莫問大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過17號一天的談判,八路軍和第一戰區最終商定,雙方地盤以涑水河為界劃分,其以南地區歸第一戰區,以北則歸八路軍。

副總指揮和衛立煌談判的時候也很憋屈,雖說這不是衛立煌將軍的本意。

可也只能這樣了,那不然咋的?跟第一戰區幹一仗?

要知道現八路軍正在被鬼子重兵圍剿,好不容易殲滅其中一路敵人,你再和第一戰區也幹起來,蠢不蠢?

談判結束後,副總指揮也帶著左將軍回總部了,並且宣佈延安的命令,讓老宋暫代晉冀邊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之職,至於對劉宇的處理,等打完仗再說。

話說原本劉宇活埋俘虜的時候,家長那邊還坐得住,這事兒可大可小,兜得住。

可等劉宇公開凌遲了牛島實常,他就真的坐不住了,連忙讓下令老宋趕回臨汾。

目的嘛不言而喻,晉冀邊軍區這一股強大力量,絕對不能落入別人的掌控。

現在劉宇出事了,撤職是鐵板釘釘的,那麼就必須先穩住晉冀邊軍區將士們的情緒,然後再考慮後面的事。

對於劉宇的處理問題,現在延安那邊已經吵得不可開交。

老宋當然不會去奪劉宇的兵權,等副總指揮走了,罵當然要罵劉宇一頓,罵完了就該咋滴咋滴,他自己跑去負責後勤工作,依舊把大軍指揮權交給劉宇。

3月18號,留下謝政委的385旅駐守聞喜一線,劉宇下令調來太原等地的所有火車皮,裝上晉冀邊軍區大軍,搭乘火車折返北上,在20號下午六點返回太原。

此時北面的石嶺關已經被打得滿目瘡痍,之前太行建設兵團幫聶司令修築的工事,已經被鬼子打掉一半多,只剩桃桃山、玉泉谷、再到西溝一線的陣地還在115師手中。

劉宇一經抵達,直接命令部隊接過115師防線,然後就對鬼子14師團發起了反攻。

115師,也就是晉察冀軍區部隊,原本駐守石嶺關一線的有5個團,約12000人的兵力,下來的時候就剩6000多,11天的時間折損了一半兵力。

駐守側翼的120師、以及五臺那邊的晉察冀軍區主力,傷亡也很大。

不過14師團也好不到哪裡去,他們的傷亡比115師更大,所以當劉宇發起反攻的時候,已經是強弩之末的14師團,直接被打了個豬頭豬腦。

各種炮彈在他們頭上呼嘯而落。

先前115師雖然也有炮,但基本上都是75毫米的野戰炮,再看這一次,特麼的全是105毫米以上的重炮!

按鬼子的劃分,100毫米口徑以上的炮就都是重炮。

僅是一個晚上的時間,原本被14師團佔領的防線就全被搶了回來。

劉宇當然不肯就這麼停下,又命令前出的122師朝著忻口發起猛攻。

忻口南面蘭村一線,是之前14師團和115師對峙時構築的防線,鬼子此時在這裡擺了一個聯隊,一時間還挺難啃,彭雪楓只好等後面的炮兵旅和裝甲旅上來再說。

而日軍方面,得知劉宇率部返回,也慌了,第3師團放棄繼續攻打晉西北根據地,增援忻口。

第2師團留下一個聯隊駐守定襄,剩下的主力部隊也朝著忻口開進。

又是3個常設師團即將擺在劉宇面前。

八路軍總部見此情況,擔心劉宇所部傷亡過大,命令山西地區其他部隊收復之前丟失的根據地的同時,也命令劉宇暫緩進攻。

因為近半個月打下來,其他八路軍部隊傷亡都很大、彈藥補給也有些跟不上了。尤其是冀中、冀南、魯西等地的敵後部隊,其根據地已經被鬼子割成一塊一塊,他們已經無力擔任牽制的任務。

如果劉宇非要在忻口跟鬼子死磕,那多田峻可以源源不斷的調來增援部隊,到時候忻口很可能會成為一個大型絞肉機!

相比於鬼子,八路軍這邊更擔心這樣的情況出現。

晉冀邊軍區的部隊,可不僅僅是劉宇個人的心血,也是整個八路軍特意打造的門面部隊。

要不你以為聶司令、賀司令,甚至是115師的代理陳師長這些人真的樂意把手下的悍將、王牌老兵一個個都送到劉宇這邊?

大家都心照不宣罷了。

最終,到了3月25日,在上級的命令下,劉宇率部撤回石嶺關,命令122師留守石嶺關後,又把新1師、新2師、裝甲旅調到了井陘。

這下鬼子也感覺打不下去了。

122師駐守的石嶺關,和115師駐守的石嶺關,根本是兩回事。

再說土門關這邊,忻口地區雖然也是盆地,但是範圍還是有些小,再看冀中,一旦讓劉宇的裝甲部隊突出土門關,那就真的可以撒歡地跑了!

石門也變成絞肉機?

怎麼可能?

忻口的地理位置特殊,不打掉他劉宇的後續部隊就很難透過,所以必須打。

但是石門,劉宇表示老子鳥都不鳥你,放一支部隊盯著石門,然後主力繞開石門直接沿著平漢線一路南推,看你小鬼子其他地區的駐守部隊拿啥抵擋。

就算鬼子追上來了,劉宇也能走晉東南的太行陘、軹關陘返回太行山。

因此,截至3月28日裝甲旅抵達井陘,鬼子第5師團、第110師團等部也開始撤離土門關前線,在獲鹿、龍泉一線層層佈防,打算堵死劉宇東出土門關的路。

土門關的防線倒是比較完整,抱犢崮、蓮花山等山體防禦工事一個都沒被鬼子打下來,就是周邊的碉堡工事被鬼子炸掉不少,需要重建。

至此,被鬼子稱為春季大掃蕩,八路軍這邊稱晉南會戰的作戰行動徹底落下帷幕,兩邊以兩敗俱傷的結局收場。

鬼子這邊第20、第36師團被全殲,丟掉臨汾、運城兩個肥沃的大盆地,其餘各部也多多少少有損失,按日軍最後公佈的資料,就是折損兵力6萬餘人。

而八路軍這邊損失更多的是兵力,冀中等地的敵後部隊基本被打殘,傷亡也不低於鬼子,要不是劉宇那邊殲滅了兩個師團,又收復了兩大盆地,這一仗八路軍可以說是慘敗。

總部為什麼要極力減少劉宇所部的損失?如果他手裡的兵力也消耗殆盡,那八路軍就真的難了,哪怕最終能給予鬼子更大的殺傷,但以鬼子的國力,這點損失馬上就能補回來。

要知道鬼子現在還沒有兩線作戰,目光全在中國戰場。

。。。。。。

“司令員,委屈你一下。”

劉宇看著眼前兩個老宋帶來的幹部,有些無語。

鬼子一退,老宋就帶著人來了。

延安和總部的命令都下來了,撤銷劉宇所有職務,關禁閉7天,通報批評。

要不是這一仗立的功不小,處分會更嚴重。

劉宇還有些小傲嬌:“切,關就關,又不是第一次!”

說起來想當年劉宇剛加入紅軍的時候,那是三天兩頭關禁閉,到達陝北改編八路軍之後,算起來劉宇已經有3年沒關禁閉了。

“你別說,我還挺懷念禁閉室的日子。”

老宋聽著劉宇的話,哭笑不得,安慰道:“你也別太放在心上,處分你,那是愛護你。放心吧,要不了多久就官復原職了。”

劉宇不爽地擺了擺手:“不幹了,說啥也不幹了,不就片兒了個鬼子中將,活埋幾千個鬼子兵麼,那是他們活該!就這也處分我,講不講道理了?”

老宋笑道:“作為戰友,我也覺得你乾的漂亮!說真的,如果我坐你的位置,說不定乾的比你還出格!但我的職務是政委,幹了這份工作,就得盡到責任。行了,別怨了,這7天就當休息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三國:我馬謖只想作死

三國:我馬謖只想作死

蜀中劍士
穿越成為三國時期的馬謖,但他並不想匡扶漢室,他只想騙完保險回家。 於是馬謖從街亭開始了他的作死之路,但很快馬謖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張郃:此子作戰勇猛,每逢戰必親自衝鋒,用兵入神也!司馬懿:馬謖深得諸葛村夫真傳,行軍用兵之道堪比鬼神,吾難勝也! 諸葛亮:先帝眼光獨到亦有走眼,幼常真乃漢室之幸也!馬謖:我想名正言順的死就這麼難嗎?
歷史 連載 52萬字
穿越後大將軍非我不可

穿越後大將軍非我不可

三人行ing
女主從末世穿到古代,成為抄家流放邊關將軍的妻子。途中利用自己的武力助男主逃回邊關,重掌兵權。 把已知的種田技術帶給邊關百姓,解決了邊關缺菜缺糧的困境。男主作為流放將軍,重掌兵權後,積極部署,果斷出兵,推翻朝廷,登基稱帝。 相處中被女主的聰明果敢吸引,表白被拒後越挫越勇,最終用實際行動打動了女主,從此一生一世一雙人! he!女主表面果敢內心糾結沒有安全感武力值爆表vs男主看似沉穩內斂實則心機腹黑男友
歷史 連載 21萬字
大唐騰飛之路

大唐騰飛之路

青島可樂
“蕭寒,你金子掉了!” “不要了,我這這麼多,懶得撿……” “蕭寒,匈奴又來了!” “別管他,來進貢的,不老實,立刻大嘴巴扇他!” “蕭寒,棒子來認祖了!” “亂棍打出去!!!” 唐朝,一個空前強大的王朝! 燦爛絢麗的文化,萬國來朝的盛況,兒女情長,英雄輩出! 夢迴大唐,長安的夜空是否依舊讓我們著迷? 且看一個來自現今社會的平凡青年,回到這個有歡笑有淚水的偉大時代,在這大唐的盛世裡寫下最華麗的篇章
歷史 連載 575萬字
江桃裡

江桃裡

妖妃兮
《重生在折辱清冷男主前》已開始連載,歡迎來玩~ 簡介:(全文完結) 江桃裡替長姐坐上了去太子府的花轎,來時便聽聞太子不好相處。 但太子是她見過最好看的人,一襲紅衣也難掩眉眼的清冷出塵。 大婚當天,她無意將酒灑了太子一身,他只是冷漠地睨視了一眼,便轉身離去。 等太子再回來的時候,江桃裡發覺他好像和剛才,有些不一樣了,卻說不出哪裡不對。 就在她偷偷打量太子時,他漫不經心地抬眸對她笑了,臉上滿是莫名的興
歷史 完結 8萬字
大明:萬壽帝君修仙了!

大明:萬壽帝君修仙了!

冰霜布林
朱聰穿越了!還成了大明嘉靖帝,朱厚熜!不過是快嘎了的嘉靖,時間沒錯的話,就剩下六年好活了,這可咋辦? 就在嘉靖看著自己這幅殘軀心慌不已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可以進入一方修仙世界……於是,一個穿梭兩界,修仙的嘉靖誕生了! 一個嶄新的大明,也將在真正的萬壽帝君手中,成為閃耀寰宇的偉大仙朝!
歷史 連載 4萬字
[綜武俠]三次繼承遺產後穿越了

[綜武俠]三次繼承遺產後穿越了

千里江風
每日18:00更新 正文不是第二人稱,篇幅不長,開局即穿越 —————————————— 你入手了一款古風戀愛遊戲模擬器 第一週目,你選擇了背景設定為“蘇軾後人”,“文治武功”、“天下絕美之刀”的汴京幫派老大。 他病死了。 你繼承了金風細雨樓。 --------- 第二週目,你覺得京城的水太渾了,選擇了背景設定為“海外仙島之主”“白衣劍仙”的飛仙島之主。 他謀反死了。 你繼承了白雲城。 -----
歷史 連載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