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一件衣服的學問
楚國隱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十五章一件衣服的學問
科舉一事,就此定了下來,胡惟庸也收斂了心思,開始為此準備了起來。
畢竟,作為國朝眼下唯一的掄才大典,這要是出了問題,那可就是大問題了。
對於胡惟庸來說,他可以擺爛、躲懶還可以躺在家裡當鹹魚精,為的不過都是保命以及過好自己的小日子而已。
但是,對於科考,他是真不好亂來。
涉及數萬讀書人,遍佈大明所有疆域的掄才大典,這要是出了問題,那影響可就太大了。
這對於一心求穩只想著苟活於世、快樂生活的胡惟庸來說,簡直是不可饒恕的罪過。
因此,當接下朱皇帝派來的聖旨後,長吁短嘆了一晚上,第二天他就垮著一張臉,一大早的爬了起來。
“老爺,今兒個穿官服還是?”
一旁伺候著的姬妾,明明昨晚上被“怒氣騰騰”的胡惟庸折騰的腰軟腿軟的,可一想到自家老爺再次擔當重任,重新掌握權勢,頓時如同打了雞血一般的一咕嚕爬起來伺候著胡惟庸。
壓根沒讓丫鬟們動手,她自己就跑前跑後的忙活了起來。
胡惟庸咂咂嘴,沒好氣的說道:“穿什麼官服?老爺我如今就一個正五品下的翰林學士,我真穿著這官服才尷尬呢。”
“你信不信,我不穿官服,禮部尚書都得衝我拱手,可我若穿了,反倒是他們都得躲著我!”
一旁伺候著的美姬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小白,被胡惟庸提這麼一句便明白了。
自家老爺的官位跟身份、地位,壓根不匹配,所以不穿官服,反倒是一種置身事外的豁達。
這樣一來,大家反倒是都舒服了。
想到這,靈光一閃道:“老爺,穿便服多有不便,甚至或有小人彈劾您怠於王事,不如穿鬥牛服吧!”
胡惟庸笑著捏了捏美姬的俏臉:“果然是個有心的,老爺我也是這麼想的!”
“老爺我啊,穿著鬥牛服去,他們只要看到這身衣服,就明白老爺我的態度了!”
美姬嬌笑著趕忙幫著胡惟庸穿好了御賜的鬥牛服,再掛上御賜的玉帶、金魚袋,一個器宇軒昂、淵渟嶽峙的資深大佬形象勃然而出。
美姬沒多嘴去問胡惟庸到底是什麼態度。
自小被言傳身教怎麼伺候男人的她,如今不過是一根攀附在胡惟庸這顆大樹上的藤蔓而已,太聰明瞭可不惹人喜歡。
至於說胡惟庸知不知道,他當然知道,只不過難得糊塗而已。
畢竟都是自家姬妾的一番小心意,變著法子的哄自己,那為何不順著來呢。
坐在馬車上,晃晃悠悠的來到禮部,剛下馬車,便迎來了一陣問好之聲。
而有幾位站在門內的小官看到胡惟庸一身鬥牛服的打扮以後,轉身就朝著裡間跑去。
於是,還沒等胡惟庸走進禮部大門呢,郭明義、齊懷禮兩位侍郎,帶著一應官員就出來迎接了。
開口閉口都是胡公、胡大人。
半點沒有因為胡惟庸“僅僅”只是個正五品下的翰林學士而擺架子的意思。
看著眼前這熱鬧的一幕,有不懂的官員迷迷瞪瞪的拉著自家長輩問道:“為何兩位侍郎對胡大人如此熱情?”
但凡是在衙門裡待久了的長輩,此時都在笑著解釋道:“這你們就不懂了,這其實都是胡大人提前表達的態度啊!”
“瞧見沒,胡大人明明可以穿官服,可以穿便服,卻偏生穿了件鬥牛服出來,為何?”
新晉官員滿頭霧水憨憨的答道:“鬥牛服不是顯得更加威風嘛?”
沒好氣的瞪了自家後輩一眼,老官吏才語重心長的說道:“官服代表的是胡大人打算正兒八經的幹一番事業,便服則是代表他打算撒手不管,功勞過錯全是別人的。”
“可鬥牛服就不一樣了,這就代表他會參與,但是隻參與科考一件事,禮部其他事情他不管。”
“這對於兩位侍郎來說,能不高興嗎?”
“畢竟,誰樂意頭上忽然多了個爹呢?”
新晉官員聞言恍然大悟,同時也是在感嘆,奶奶個腿兒的,官場咋這麼複雜啊,這些人都是八百個心眼子不成?
僅僅是一件官服就有這麼多說法,這……這這這,跟他想的不一樣啊。
說好的只要盡忠王事就能升職加薪的呢?
嘖嘖,暫且不說這位備受打擊的小年輕,胡惟庸此時算是舒服了。
一件衣服就已經盡在不言中的說明了自己的態度後,要了間舒坦向陽能曬太陽的職房,他非常囂張的讓跟來的下人搬椅子、煮茶、曬太陽。
可偏生他這幅作派,卻讓禮部上下就差沒高聲叫好了。
畢竟,胡惟庸怎麼說也是做過宰相的人,一直深受今上器重。
如果胡惟庸真要弄點什麼動靜出來,禮部上上下下都得坐蠟!
如今這樣當個透明人摸摸魚,大家都好!
一時間,胡惟庸在禮部的職場氛圍簡直不要太好。
而就在禮部這邊風景正好之時,大明新開恩科也在整個大明如火如荼的開始了。
本來不應當這麼著急的,可大明官場眼下缺人實在是缺得太厲害了。
而此時在各地轟轟烈烈鬧騰起來的,正是科舉的第一關縣試。
所謂縣試,跟府試、院試一起統稱為三試,也被叫做童子試。
只要過了這三關,那便是童生了。
而只有過了童生,才能真正的參與到科舉當中來。
否則的話,之後的考秀才的鄉試、考舉人的會試以及考進士的殿試,壓根就沒關係了。
一次完整的科舉,自縣試開始,可以說影響整個大明。
無數寒門士子苦讀多年,為的就是能在這麼一輪考試當中脫穎而出,從而鯉魚躍龍門。
還有不知多少家族、家庭,就指望著家裡能出個舉人了。
畢竟只有考上了舉人,才能真正享有大明關於讀書人的一應免稅政策。
單憑這點政策,一個家庭、家族便能在當地一躍成為不同於凡俗的大戶。
更別說將來還要授官呢。
由此可見,科舉究竟是何等的重要。
而偏生,這事兒落在了胡惟庸這條鹹魚精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