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飛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嶽記憶之中,在地球爆炸,人類文明滅亡之前僅僅二十餘年,人類才算是掌握了較為成熟的火箭回收技術,也即火箭發射了衛星或者飛船之類的載荷之後,還能自行返回地面,經過檢修之後還能第二次利用。
這項技術極大的降低了發射成本,為人類踏足太空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就連熒惑號飛船的載人登陸火星計劃,都是在可回收火箭技術成熟之後才提出來的。
這項技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為了掌握這項技術,人類文明不知道經過了多少磨難,不知道摔了、炸了多少枚火箭,不知道耗費了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多少心血,不知道耗費了多少資金與時間,才最終掌握。
但在木衛五上,對於陳嶽來說,這項技術卻簡簡單單。簡單到以他此刻如此簡陋的航空科技,在發射第一“枚”火箭之時,直接便掌握了可回收火箭技術。
還是因為木衛五太小了,又幾乎沒有大氣。在這裡掌握這項技術的難度,比地球上簡單了不知道多少倍。
此刻,這枚桌子造型的“木五型”火箭便穩穩的落在了發射場地上。等候在旁邊的機器人一擁而上,各種各樣的裝置和儀器紛紛懟了過去,給它來了一個由內而外的全面檢修。
檢修的結果讓陳嶽相當滿意。這一次發射,根本就沒有為它造成什麼損壞。此刻的它只要重複加註燃料,便可執行第二次飛行,連大修都不用。
於是,陳嶽新建的衛星工廠便有一輛列車駛出,載著陳嶽最新制造的一顆衛星開了過來。
這顆衛星四四方方的樣子,體積約有一立方米不到的樣子,質量1.7噸。這些重量之中,有約600公斤是液氫和液氧。它們會在一個控制器的控制下,緩慢的開始燃燒並推動發電機運轉,以產生電量為相關儀器供電。
這又是一個與地球上截然不同的地方。
地球上的衛星,要麼採用太陽能板供電,要麼採用核裂變電池供電。用化學燃料供電,沒這麼敗家的。
因為化學燃料能量太低。地球環繞軌道那裡,又無法方便的為衛星加註燃料。這便導致一旦燃料耗盡——這個時間不會太久,衛星就只能報廢。
但在木衛五這裡,環境條件正好反過來。
這裡太陽光太微弱,太陽能板供電不現實。核裂變電池供電,陳嶽又還沒掌握這個技術。反而是化學燃料供電技術成熟,且在這裡加註化學燃料十分方便——大不了讓木五型火箭再上天一次就是了,根本不費勁。
於是便造就了這種局面。
以及,這顆衛星說起來是顆衛星,看似很高科技,但其實這玩意兒就是個訊號放大器,只不過執行在太空裡而已,根本沒有技術含量。就連那個冰託林—固態氧發電廠,技術含量都比這玩意兒高。
於是這顆衛星便被鋼絲繩——確實是鋼絲繩,就像卡車上會用繩子捆木頭那樣,直接將這顆衛星捆在了木五型火箭上。
再一次點火,木五型火箭再次上升,穩穩當當的將它送進了木衛五環繞軌道。
下一刻,陳嶽立刻便察覺到,自己與距離較遠的那些工廠、基地、機器人之間的通訊質量提升了好幾倍。指揮起來更加如臂指使。
“不錯。”
陳嶽再接再勵,又發射了幾十顆衛星上去,於是便為木衛五實現了訊號全覆蓋。
這下,再也不用擔心機器人會找不到自己這個主人了。
解決了這個短板,陳嶽將精力再一次傾注到了正在進行的大規模建設之中。
時間悄悄流逝著,轉眼間便是幾十年時間過去。
如果是普通人,可能會有滄海桑田之感,牙牙學語的幼童可能已經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
但陳嶽卻完全沒有這種感覺。
幾十年的時間而已,對於他來說只是彈指一瞬。只要電腦不壞,他便有無限的壽命。
現在,是新曆76年。
陳嶽將自己降臨木衛五那一刻,定為新曆元年0時0分。然後仍舊採取了與地球上一致的,每天24小時,每小時60分鐘,每分鐘60秒的計時方式。
此刻,便是新曆76年的0時0分。
新年剛剛過去。
沉迷於工作之中無法自拔的陳嶽沒有舉辦新年慶典,工業基礎的不斷發展,只是讓他在這個新年時刻,對自身進行了一次盤點,權當慶祝了。
經過了這76年時間的日夜不休,殫精竭慮的發展,此刻,陳嶽麾下擁有的機器人數量,已經暴漲到了高達兩千萬臺。鐵路總里程則高達19萬公里,形成了完善的十一橫八縱佈局,遍佈木衛五全球,連線了所有規模以上工廠與礦山、基地。
此刻,各型別工廠、發電廠、礦山、化工廠、鑄造廠、機械廠、整車廠、機器人組裝廠、晶圓廠等等,總數量已經高達7萬座以上,年耗電量已經突破了1000億度。
整個木衛五已經完全變了模樣。此刻的它已經不再荒涼,不再死寂。
大地上隨時都有過載列車轟鳴著透過,大量的機器人如同螞蟻一般在四處活動。燈光照耀之下,大地一片通明,無數座工廠如同鋼鐵叢林一般展現著科技的力量。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幾十年如一日的不間斷研發,以及巨量的資源投入,對於陳嶽來說最為重要的半導體工藝,已經發展到了可以規模化生產130奈米晶片的程度。
130奈米晶片工藝,雖然仍舊落後於人類滅亡之時約50年時間,但對於陳嶽來說,已經可以發揮極大的作用了。至少,機器人身上所使用的晶片已經完全可以勝任。
畢竟陳嶽麾下的機器人不需要自己進行智慧計算,只需要接收陳嶽的命令就好。
正因如此,陳嶽才能將機器人數量增加到兩千餘萬臺,將工廠數量增加到7萬座以上。
否則,就靠從火星基地搜刮來的那一點晶片,一臺機器人一片都不夠用啊。
陳嶽感覺,自己對於木衛五的開發已經到達了一個節點。未來,該有新的目標和方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