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青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唐綿頓了頓,說:“爹,娘,你們放心,我不會一個人。如果同族中有兄弟願意,我和阿洵可以過繼一個孩子。”
陸正和李氏神色一喜,“好好好,這事兒交給我和你娘,我們會尋摸個合適的。”
唐綿笑著應道:“勞煩爹孃操心了!”
公爹和婆婆高興,唐綿的心情也明顯變得愉悅。
不過,孩子的事情可以慢慢來,現下最重要的是給家裡找個靠山。
她招了不安好心之人惦記,那人已經找過她,如今還顧忌著面子沒有使出下三濫的手段。
所以,要在那人耐心耗盡之前找到他不敢惹的靠山。
想到這裡,唐綿開口道:“爹,娘,我想明日一早去趟縣城。”
“去縣城?”陸正和李氏俱是一愣。
李氏輕聲言道:“這大熱天的,你去縣城做什麼?如果你想買東西,找鎮上的貨郎就行。貴是貴點兒,但不用頂著大太陽辛苦跑來跑去,你身子也能好得快些。”
清源村離縣城有五十多里路,坐牛車都得兩個時辰。
“娘,我去縣城辦點兒事情。”
“一定要去?”陸正擰著眉問。
唐綿堅定地點頭,“嗯,必須去。”
明天不去,機會就錯過了。
陸正:“行。待會兒我去你二伯家問問,他家牛車要是得空,明日就租你二伯家的牛車送你去縣城。”
“老頭子,你去二哥家的時候順便問問志強有沒有空,他會點兒拳腳功夫,明日最好讓他趕牛車,一路上的安全更有保障。”李氏插嘴道。
陸正站起身點點頭,“放心,這些我都知道,我現在就過去。”
“把正屋那把蒲扇帶上,外面熱。”陸正要出門,李氏連忙提醒他。
陸正:“知道。”
唐綿見兩位老人家如此為她操心,心中滿滿的都是幸福感。
嫁進來三年,公婆溫和良善,從未跟她紅過臉。如今,公爹和婆婆更是把她當作親女兒般疼愛。
想到他們上一世的結局,唐綿心中滿是自責。
陸正離開後,李氏也跟著起身,“綿娘,你回屋歇著,娘去把蜀黍收回來。”
“娘,我跟你一道。”
“不用,數量也不多。你中了暑氣還沒好全乎,歇著吧。”李氏擺擺手,說完便走出堂屋去了雜物房拿上工具前往曬壩。
看著李氏行步如飛的背影,唐綿張了張嘴愣在原地,孃的步伐何時這般輕健了?
看來,過繼孩子的事情讓爹孃的精神頭一下子振奮起來。
唐綿漫步走出堂屋,望著落日的餘暉發怔。
孩子,她上一世也是有過的。
跟張秀才成親半年,她診出了喜脈。
懷了孩子,她和張秀才都很高興。
她高興,是因為有了自己的孩子,血脈有了延續。
而張秀才的高興,卻有些不同。
張秀才覺得,有了孩子後兩人的關係徹底穩定下來,他就算暴露出本性,也能用孩子拿捏住她。
自此,夫妻和睦的日子逐漸遠去,張秀才開始流連煙花之地。
剛去青樓那會兒,張秀才還會稍加遮掩,漸漸的他越發明目張膽。
孩子四個多月的時候,她知道了一切,跟張秀才起了爭執,張秀才失手將她推倒,肚子恰巧撞在桌子角上,已經成型的孩子胎死腹中。
身子將將養好,她就提出了和離。
但張秀才始終不願意,直到她被賣賭坊抵債異鄉慘死,依舊頂著張秀才妻子的名頭。
唐綿心口一窒,她終究是怨恨張秀才的。
“咚咚咚!”
沉悶的敲門聲拉回她的思緒。
快步上前開啟門,唐綿瞳孔一縮,眼中的怨恨之色更濃了些。
唐綿的眼神讓敲門的張知淵微怔,他不過就是讓劉媒婆上門說了一次親,為何會招她怨恨?
看到張知淵的神情,唐綿知曉自己失態了,握緊拳頭藏起眼中的神色,裝作不識地問:“你是誰?”
這一世的她,如今還不認識張知淵,也就是張秀才。
“在下張知淵,上午劉媒婆口中的張秀才,特意來找姑娘。”張知淵拱手輕言,神色溫和,看起來頗為有禮。
瞭解張知淵的唐綿,卻從他的眼神中看到了輕佻與色慾。
唐綿神色冰寒,冷冽直言道:“外面傳張秀才有學識知禮數,如今看來也不過如此。提醒你一句,我早已嫁人,夫家姓陸,你現在踩的便是陸家的地。”
張知淵張了張嘴,突然語塞。
他上次見到的唐綿,以及他打聽到的唐綿,分明都是極其溫和,性子綿軟的一個人。
如今這般卻是為何?
“陸夫人見諒,是知淵冒昧...”
“知道冒昧,你此時就不該站在這裡,滾吧!”唐綿打斷張知淵的話,然後砰的一聲關上房門。
張知淵眸色陰涼地盯著轟然關上的門,自他中秀才後,何曾被這些鄉下人如此對待過。唐綿既如此不識抬舉,那就怪不得他了。
門內的唐綿渾身顫抖,想起上一世張知淵無情的嘴臉,想到她被那麼多男人輪流欺負,恨不得開啟門追出去將張知淵打成殘廢。
扶著門框半晌,唐綿的情緒才有所緩解。爹孃快回來了,不能讓他們看到她這般模樣。
唐綿走到灶房,從水缸裡舀了一瓢涼水洗臉,讓自己徹底冷靜下來。
剛收拾好自己的情緒,唐綿就聽到陸正歡喜的聲音伴隨著敲門聲傳來,“老婆子,綿娘,我回來了。”
唐綿轉身走出灶房,開啟了房門,“爹。”
“綿娘,就你一個人在家?你娘呢?”陸正搖著蒲扇跨進門問道。
唐綿邊關門邊說:“娘去曬壩收蜀黍了。”
“哦。”陸正點點頭,看著關門後轉過身的唐綿說:“綿娘,我已經跟你二伯說好了。明日就坐他家的牛車去縣城,志強趕車。志強說天氣熱,寅時末就出發。”
“嗯,好。我知道了,謝謝爹。”唐綿應道。
寅時末,天已經矇矇亮,倒也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