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5章 大王一定要答應她!
血狸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先生,恐怕是誤會了······”
面色略有些僵硬的解釋一句,劉武也不含湖,將真實狀況毫無保留的擺在了韓安國面前。
“長公主請我登門,並非是因為其他的事;”
“話裡的意思,似乎是想給寡人的王太子,尋一門親事······”
略帶試探的說著,劉武的面容之上,也悄然帶上了些許鬱悶。
對於‘和親姐姐結姻親’這件事,劉武倒也並沒有心理上的排斥;
——不單是劉武:對於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而言,親上加親,都是母庸置疑的好事。
真正讓劉武感到彆扭的,是那個自幼嬌生慣養,小小年紀,就已經流露出‘彪悍之姿’的外甥女······
“館陶公主,難道是想把阿嬌翁主,嫁給王太子?”
心中所慮被韓安國一語點破,劉武只滿是幽怨的點下頭。
“先生有所不知。”
“從小時候,長公主就很受先帝的寵愛,對於長公主的請求,先帝就沒有不答應的;”
“後來,長公主到了出嫁的年紀,先帝更是親自為長公主挑選夫婿,最終選中的堂邑侯陳午。”
“——看中的,也只是堂邑侯陳午老實、本分,長公主嫁過去,不至於忍氣吞聲。”
“而阿嬌,就是長公主和堂邑侯唯一的女兒,自幼嬌生慣養,而且還深受東宮太后的寵愛。”
“讓太子娶這樣一個嬌橫的女子,我實在是有些不願;偏偏開口的,又是寡人的同母胞姐,寡人即便是想拒絕······”
極盡糾結的說著,梁王劉武更是勐地皺起眉頭,雙手捂住臉,擺出一副‘生無可戀’的架勢。
而在劉武身前,看見劉武這般反應,韓安國也只得無奈的搖了搖頭。
和館陶長公主‘雁過拔毛’一樣,其女阿嬌‘嬌橫無禮’,也同樣是名聲在外。
——甚至就連名字:阿嬌,都時刻透露出這位翁主,絕對是青出於藍,較乃母更甚的‘狠角色’!
只不過,背靠身為當朝長公主的母親劉嫖,以及太后外祖母、天子舅父,也沒人敢說這位翁主的不是。
而在館陶公主‘親上加親’的好意麵前,作為弟弟的梁王劉武,顯然也是有些有苦難言······
“如果大王還信得過我,那就聽我一句勸。”
“——對於館陶公主,大王,應該無所不應!”
正思慮間,韓安國堅定的語調傳入耳中,惹得劉武趕忙抬起頭。
卻見韓安國的面容之上,已是盡帶上了一片鄭重之色。
“大王應該知道,館陶公主在長安,擁有怎樣駭人的能量。”
“尤其是在東宮太后那裡,館陶公主,有時甚至比大王還能說上話!”
“——畢竟再怎麼說,陛下常年忙於國事,大王又在睢陽,很久才能回一次長安;”
“能陪伴在太后身邊的子女,也只有館陶公主一人。”
“如果和館陶公主生了嫌隙,且不論日後如何,單就是眼下的事,就很可能會生出變數······”
聽聞韓安國此言,梁王劉武面上仍是一片愁苦,但鎖緊的眉頭卻也悄然舒緩了些,顯然是態度有些鬆動;
見劉武聽得進去,韓安國自也是趁熱打鐵。
“大王,要想清楚;”
“——眼下,對大王最重要的,就是將陛下的那句‘酒話’,變成太后親自頒下的冊立詔書!”
“為了那樣一封冊立詔書,別說是給王太子尋親事了,就算是讓大王再納一門妾室,大王也絕不該有所遲疑!”
“至於這門親事最後如何,大王完全可以先答應下來;”
“反正王太子還年幼,阿嬌翁主年歲也並不大,未來如何,誰都說不準。”
“甚至再退一萬步:就算王太子最終,真的娶了阿嬌翁主,那也並不能完全算做是壞事······”
語調低沉的說著,韓安國望向劉武的目光,也不由得帶上了些許焦急;
而劉武聽到這裡,卻是徹底沉默了。
作為這個時代,尤其是這個時代的皇族,劉武的婚姻觀念,顯然是有些太過超前。
自己擁有的‘一生只愛一人’的完美愛情,讓此刻的劉武有些糾結:究竟要不要剝奪寶貝兒子,在未來追求幸福的權力。
幸運的是,在短暫的思慮過後,終還是那根名為‘皇太弟’,且時刻懸在面前的胡蘿蔔,讓劉武狠下了心;
略有些遺憾的點下頭,劉武這便算是答應了韓安國:不再會堅持拒絕姐姐劉嫖的‘好意’。
看著劉武最終,還是採納了自己的意見,韓安國面上憂慮之色,也終是化作一陣欣慰的笑意。
在韓安國看來,梁王劉武,或許有很多方面的不足,而且看待問題時,往往會非常天真!
可說這不好、那不好,劉武的身上,卻有一個讓韓安國非常安心的‘優點’;
——這位梁王,聽人勸······
“東宮太后那邊,我也已經幫大王準備好了。”
“——在來長安的路上,我聽說藍田附近,有一位對黃老學造詣頗深的賢者,叫黃生;”
“現如今,黃生已經被我請到了王府。”
“等抽出空,大王可以見一見黃生,之後便可以將黃生引薦給太后。”
“太后素來喜歡黃老學說,大王引薦黃生這樣的黃老大家,太后必然會非常高興。”
“而後,大王再同館陶公主走動走動,那件事成功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在韓安國說出這句話之前,梁王劉武雖已是點頭答應,但對於和姐姐劉嫖結姻親的事,也顯然還帶有些許顧慮;
但在聽到韓安國,為了自己的事,已經把一切都準備妥當之後,劉武心中的那點遲疑,卻是在眨眼間便消失不見。
帶著類似‘先生鞠躬盡瘁,我卻還想著這些旁枝末節’之類的想法,劉武終還是愧疚的起身,對韓安國再拜。
而後,劉武便一刻都不敢耽擱,在韓安國指明方向之後,徑直朝著那黃老大家——黃生所在的偏院走去。
事實,也確實如韓安國所言:對於劉武引薦黃生,竇太后可謂是一百個滿意!
但韓安國萬萬想不到的,是黃生的出現,將另外一個歷史名人,也推上了如今,這暗流湧動的長安輿論中心。
——二千石《詩》博士,齊人:轅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