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雲南,昆明,五華山。

擁兵自重加拒不入朝,還隨時有能力搶了康麻子三分天下的大清終臣吳三桂,在臨近康熙九年新年的時候,正心煩意亂地坐在他的銀安殿上,接見幾個秘密來訪的“好鄰居”。

這些“好鄰居”有貴州提督李本深,四川提督鄭蛟麟,四川保寧總兵吳之茂,四川夔州總兵譚弘,廣西左江總兵郭義,廣西提督馬雄之子馬承蔭等等。

其中除了廣西提督馬雄之子馬承蔭,其他人不是提督就是總兵,照理說是不應該擅離汛地的。而往年新年的時候,他們也沒有大老遠跑昆明來給平西王吳三桂拜年的。可是今年不一樣啊,今年是“鰲拜逃滇”的康熙八年鰲拜鰲太師都來雲南了,他們這些住在吳三桂隔壁的“小弟”還能不來?

就算自己跑不開,也得派心腹來和吳三桂打聽一下鰲太師安好否?再問問起兵造反的事兒準備得這麼樣了?是不是就要乾了?大傢伙已經很多年沒有造反了,手癢了,都想著有生之年再幹一把大的,把子孫後代的公侯都賺了。

“王爺,額們幾個向來都是唯王爺您馬首是瞻的!這兩年王爺您在雲南練兵聚谷,準備幹大事,額們也都知道了.不用王爺您的令旨,額們也都在準備了!現在額的貴州提督督標兵馬實數已經達到了五千之眾,貴州巡撫的撫標半數也在額的掌握之中!只要王爺和鰲太師大旗一舉,額們貴州綠營,願意為王前驅!”

說這話的是貴州提督李本深,他是南明江北四鎮之一的興平伯高傑的外甥,在高傑被殺後被大家推舉為高傑所部的主將,後來又投降多鐸落水當了漢奸。再後來他又領著一部分高傑傳下來的軍隊跟著吳三桂混,一直混到了貴州提督。一個提督照理說也不小了,但是他和他手下那群忠過闖王、大明、大清的三朝兵將還是覺得虧了當年他們跟著南明混的時候可是霸佔著徐州、泗州這種富庶之地的,現在給人扔在“人無三分銀、地無三尺平”的貴州吃苦,這漢奸當虧了,必須得找機會造反!

“王爺,我們四川綠營也已經準備好了,末將的督標,吳總兵、譚總兵的鎮標,全都已經超編了!另外,四川各處還有許多稱霸一方的豪強,大多都是前明遺臣,只要王爺您一聲令下,大傢伙就能把四川一省給您拿下!”

四川提督鄭蛟麟接著也嚷嚷起來了,他原是松山都司,在松錦大戰的時候跟著洪承疇一起降了大清.雖然當了漢奸貳臣,但他總覺得自己是沒辦法才叛變的。當年他在松山城和兄弟們堅守了半年,都沒讓清軍打下來,最後糧盡了才不得已投降。

心裡頭可不服氣啊!這要是松山堡裡面有夠吃兩年的糧食,他就能堅持到皇太極病死了有機會一定要再打一次!

“王爺,額阿達這些日子都在桂林的孫延齡處,替您遊說這位廣西將軍.孫延齡雖然貴為廣西將軍,但是定藩上下依舊以孔四貞為主,不怎麼認孫延齡,所以他一心想當定南王。只要王爺封他一個定南王,他和額阿達聯手,廣西也一準能給您拿下!額阿達已經向真神起誓,要保著您老人家打天下!”

這回說話的是廣西提督馬雄的兒子馬承蔭,馬雄的造反資歷比較淺,他出身陝西固原團練,頂多就是個貳臣,一忠大明,二忠大清。不過馬雄還是想著要進步當三臣的!

他不僅自己想進步,還想領著廣西將軍孫延齡一起進步!

聽見貴州、四川、廣西的提督都準備跟著吳三桂造反了,銀安殿裡面的其他將領就都來了精神。

“王爺,下旨吧.額們都聽您的!”

“王爺,您現在已經有了十萬精兵,四川、貴州、廣西可傳檄而定。而且還有鰲太師輔佐.天下唾手可得啊!”

“王爺,反了吧.就讓鰲太師帶著咱們,殺入京師,幫您奪了那昏君的鳥位!”

好嘛,說著說著就要反了!而且一個個還信心十足,彷彿有鰲太師帶著,他們殺進北京,砍死康熙,把吳三桂捧上皇位,那簡直就易如反掌。

可坐在銀安殿寶座上的吳三桂,這會兒卻是有苦說不出如果鰲拜這會兒真的在五華山上藏著,吳三桂心裡也就不苦了。

有鰲拜輔佐,還有訓練精熟的數千狼筅騎兵,吳三桂還真不怎麼怕八旗天兵了。

可問題是他家真沒鰲拜啊!

可是偏偏有一個混帳王八蛋造的謠,非說那個跑出北京城的鰲拜溜到雲南投平西王府了更加可恨的是,怎麼荒唐的謠言,大家居然都信了!

不僅朝廷派到雲貴的鷹犬們都相信了,甚至連吳三桂手下那幫“反來反去大終臣”們也都信了。這些人他們一個個可高興了,全都摩拳擦掌,準備跟著吳三桂和鰲拜反了。隔三差五還有人跟吳三桂這邊打聽:鰲太師安否?

而吳三桂遇上這些人,都會發出嚴正宣告:他家沒有鰲拜!

可問題是,他說沒有,手下人不信啊!

不僅不信,而且那幫造反專家還自行腦補出一堆更離譜的謠言,都說在五華山或是昆明城北大營見著疑似鰲拜的“白鬍子金剛男”了。

看來鰲拜正在幫助平西王練兵呢,兵練好了就造反!

而吳三桂因為擔心朝廷會聽信謠言討伐他這個終臣,所以就不得不加緊訓練軍隊和儲備糧草軍需由於鰲拜來投得謠言也在軍中流傳,所以昆明城北大營的軍隊這些日子訓練起來特別賣力。一個個都打起了十八分的精神——有鰲拜帶著大家打八旗兵,大家能沒幹勁嗎?好好反上一次,以後得了天下,子子孫孫都有好日子過啦!

而平西王麾下兵將的幹勁,又反過來證明鰲拜就在吳三桂家裡.看看,這兵都練得快趕上當年的老八旗了,擺明了就是鰲拜在幫忙練啊!平西王哪有那能耐?有那能耐早當皇上了。

所以這一次有鰲拜幫忙,平西王當皇上的事兒穩了!

所以無論吳三桂怎麼闢謠,人家就是堅決相信鰲拜就在吳三桂家裡,這可真是跳進滇池都洗不乾淨了。

而更讓吳三桂頭大的是,雲南周圍的貴州、廣西、四川的軍頭們也相信鰲拜已經投靠了吳三桂,所以趁著過年的機會,都輕車簡從跑來昆明打聽“反情”了

這幫傢伙在參觀了昆明城北大營的訓練情況後,都相信鰲拜就在昆明瞭!回到五華山上就按捺不住一顆顆“造反之心”了,直接撕掉偽裝,開始勸反了!

而陪同吳三桂招待這幫“反賊”的平西王藩下的將領謀臣,也都興奮不已,大聲附和。有幾個都已經東張西望找黃色的紡織品了.黃袍加身的戲碼,大家都是知道的。

眼看著吳三桂就要被一幫造反專業戶給逼反了,他的次子吳應麒腳步匆匆地從大殿外頭進來,也不理那些想要巴結他的將領,直接湊到吳三桂耳邊一陣嘀咕。然後就看見吳三桂臉色大變,猛地站了起來,然後衝著大殿內的眾人抱了抱拳,說:“家中有事,少賠了!應麒,替我招呼一下。”

說完這些,吳三桂就拎起袍子,一路小跑著出了銀安殿。

而底下那麼多人看見這一幕,就都明白了——一定是鰲拜有請,估計是商量造反的事兒!

要不然在如今的雲南,還有誰能讓平西王一路小跑著去相見?一想到鰲拜確定無疑就在吳三桂家裡,大傢伙就都放心了

吳三桂出了銀安殿後,也沒心情坐什麼滑桿小轎,直接讓手下把馬給牽來了,然後就在一群王府護衛的簇擁下,就小跑著下了五華山,奔到了五華山西面的王府別院安埠園內。

安埠園說是吳三桂修身養性的地方,同時也是陳圓圓居住的地方。

園子裡面有湖有島有假山,還有一座高達五層的藏書樓,稱“萬卷樓”,號稱藏書萬卷。吳三桂這兩年閒下來的時候,就喜歡和陳圓圓一起在萬卷樓裡面讀書和聽書——由陳圓圓負責讀,他負責聽,有時候還會枕著陳圓圓的大腿聽。

不過今兒吳三桂來安埠園並不是為了聽陳圓圓說書,而是為了一個敗壞他閨女名節的謠言——居然有謠言說吳三桂把他和陳圓圓所生的寶貝女兒阿珂嫁給了朱三太子!

這謠言傳得真是越來越離譜了之前說鰲拜千里迢迢來投奔他吳三桂已經夠離譜了!

他和鰲拜又沒什麼過命的交情,鰲拜憑什麼千里迢迢來投?就算鰲拜來投,他吳三桂也不會接受啊!他吳三桂又不想造反,他只是想當一個手握重兵,隨時可以造反搶了康熙半壁江山的大忠臣!

而現在,這個鰲拜來投的謠言還沒闢乾淨,又來了一個吳三桂嫁女兒給朱三太子的謠言。他吳三桂的女兒嫁不出去嗎?為什麼要嫁給朱三太子?有什麼好處嗎?難不成他吳三桂還想勾結鰲拜一起擁立朱三太子來反清復明?

這事兒.好像成功的可能性還蠻大的!

可問題是,吳三桂手裡面既沒有鰲拜,也不知道朱三太子在哪裡?

整個就是一讓謠言陷害的冤大頭啊!

等以後人家再形容被冤枉的時候,就別說什麼“比竇娥還冤”了,竇娥哪有他吳三桂冤呢?以後誰再被人冤枉,乾脆就說“比吳三桂還冤”吧!

更慘的是,吳三桂發現自己的冤還沒法伸了.現在那個康熙小皇帝就是懷疑他收留了鰲拜,就是勾結了朱三太子,就是想要造反奪大清的江山。而且這還不僅是康熙這個小昏君和他手下的奸臣這麼認為,連雲南、貴州、四川、廣西這邊的文武官員還有平西王藩下的壯士,現在也都覺得他平西王吳三桂要造反!

這個冤怎麼伸?這個理兒又能上哪兒去說?

難不成還真的起兵伸冤?一股腦殺進北京城去找康熙皇帝當面講道理?

當這個起兵伸冤的念頭在吳三桂的腦海當中浮現出來的時候,他就已經到了萬卷樓所在的院子外,還沒下馬,就聽見了幾個人在那裡爭吵。

“姨奶奶,爹爹,世琮大哥,你們可別騙我.我也姓吳啊!現在滿北京都知道鰲拜來了咱家,還知道我爺爺把我阿珂姑姑嫁了朱三太子!”

“胡說!一派胡言!”

“誰把阿珂嫁給朱三太子了?你阿珂姑姑還好好的在家待著呢!”

“就是啊,咱家也沒鰲拜啊!”

“什麼?沒有鰲拜?那我阿珂姑姑也沒有嫁給朱三太子?”

“沒有,沒有的事兒!

“都是謠言,這誰說的?”

“哦,鰲拜到咱雲南的事兒好像是王輔臣的兒子王吉貞捅到北京去的。另外,雲南巡撫李天浴也上了摺子,報告了鰲拜來咱家的事兒和我姑姑嫁給一個王永康的叫花子的事兒.還說那叫花子就是朱三太子!有沒有這事兒?”

當吳世珏問起王永康和吳三桂女兒的婚事時,院子裡面的幾個人都啞巴了。

這事兒是真的,而且還是吳三桂吃的一個啞巴虧。

雖然嫁出去的那個並不是吳三桂的親閨女吳阿珂,但是該辦的領養手續,吳三桂可一點沒落下那個被吳三桂緊急收養的丫鬟,在平西王府的家譜上登記的就是郡主格格!

而且吳三桂把這個便宜女兒嫁出去的時候,也給足了嫁妝,標準和親生女兒出嫁是完全一樣的。

吳三桂還給北京的朝廷上了題本,保舉王永康那個叫花子當了正三品的參領(平西王府參領),雖然是空頭的,但官位和俸祿一樣都不缺。

最後,吳三桂還給江蘇巡撫瑪祜寫了封信,請他幫忙在蘇州替自己的女兒女婿找個好房子,再買土地讓那兩夫妻收租。

雖然吳三桂的事兒辦得挺漂亮,但是心裡並不痛快——他老人家擺明讓人宰了一刀,心裡能痛快才怪。

所以吳三桂從頭到尾,都沒見過自己這個好女婿一面,也沒讓他留在雲南,而是遠遠打發回了蘇州。

當然了,找人做掉這個王永康也不是吳三桂的行事風格。傳出去也有損他老人家“有小節而無大義”的形象——他都已經把大義丟了個乾乾淨淨,如果小節都不要了,誰還跟他混?

可這個為了保住小節而不得不捏著鼻子吃下去的虧,居然也成了奸佞小人陷害他吳三桂的證據了!

想到這裡,吳三桂都快給氣炸了,翻身下馬後就跟打衝鋒一樣的衝進了一道月亮門,出現在萬卷樓旁的一座八角亭子外。

而吳國貴、吳世珏爺倆就站在一座在亭子裡面一個衣著素雅的婦人旁邊。這婦人已年屆不惑,徐娘半老,但卻風韻猶存。這婦人,當然就是那個讓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紅顏”陳圓圓了!

看見吳三桂衝進來,陳圓圓連忙站起身,向著吳三桂盈盈一福,又衝著吳三桂嫣然一笑,已然是百媚橫生。吳三桂看來連一把老骨頭都有點酥了,一肚子的火氣也熄了大半。

吳國貴和吳世珏兩人也走出亭子,向吳三桂躬身行禮。

吳三桂揮了下手,然後就快步走到亭子裡面,在陳圓圓身邊落了座。吳國貴、吳世珏爺倆則在亭子外頭畢恭畢敬地站著。

“世珏,到底怎麼回事兒?”吳三桂看著風塵僕僕的養孫子吳世珏問。

吳世珏沒有回答吳三桂的提問,反而問了這老漢奸兩個問題:“爺爺,鰲拜真的不在咱家嗎?朱三太子真的沒當上您老人家的女婿?”

“這都哪兒跟哪兒啊?”吳三桂都快無語了,“這謠言哪兒來的?完全是在胡說八道!鰲拜根本就不在雲南!老夫也沒把女兒嫁給朱三太子。”

吳世珏還是有點難以置信,又追問道:“那鰲拜躲在哪裡?貴州還是四川?朱三太子和爺爺真的沒有聯絡?那個叫王永康的.”

吳三桂氣哼了一聲,打斷了吳世珏的提問,然後又道:“鰲拜不在我這裡,至於他是不是躲在四川或是貴州的什麼地方,我也不得而知。而且我和朱三太子壓根就沒有聯絡!那王永康唉,就是個落魄的故人之子,當年老夫和他爹都在關寧軍中為將,頗為投機,結了指腹為婚的兒女親家。誰知道後來王家破落,老夫和他們也失了聯絡。知道幾個月前,這王永康才拿著老夫和他爹所訂的婚書找上門來。

老夫不忍見他落魄,就收了個丫鬟當養女,又陪了份嫁妝嫁了過去,還給他保了個參領的官,打發去蘇州了。”

“這下可遭了!”吳世珏一下就急了。

“怎麼了?”吳三桂皺著眉頭問,“老夫嫁個養女難不成還犯了天條?”

吳世珏點了點頭:“爺爺,皇上已經任命康親王為欽差大臣,將要帶王忠孝等人以護送耿精忠歸藩為名,下江南去捉拿您的女婿王永康了而且還要把他當成朱三太子給捉了!”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不艾先生
【家長裡短日常文,不爭霸,溫馨向,有萌娃】李平安前世絕症纏身,飽受病痛折磨,在三十歲那年因為肺動脈高壓重度去世,攜帶著記憶投胎轉世到平行時空的古代,看著勞苦的親人終日忙碌于田間灶頭,卻依然吃不飽穿不暖,他決定發奮圖強,跟家人過上能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西周,《詩經·大雅·民勞》中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這裡的 “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歷史 連載 7萬字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風捲殘雲
燕回穿越到了北燕世子身上,一個舉世皆知的廢物紈絝。 原主大晉皇宮當了十五年質子,回來本可繼承世子身份。 誰知道回來就被廢了,這誰能忍啊? 整個王府嘲諷冷落,北燕百姓更是以他為恥。 被家僕們肆意辱罵,丫鬟們百般刁難。 就連路過的狗,都要對著他叫兩聲。 皇族要各番王世子當質子,這樣一來豈不是白受了十五年的苦? 孰可忍,嬸嬸忍不了啊! 忍了十五年,再忍他都成忍者神龜了。 要世子之位是吧,自己去皇宮當質子
歷史 連載 1萬字
冠絕新漢朝

冠絕新漢朝

戰袍染血
天下才氣共一石,陳止先佔八斗,再把剩下兩鬥分出去。 穿越三國時代,輔佐劉備橫掃群雄,卻在大勢已成、大漢復興在即時死了。 好在他身具百家籤筒,有百家奇物絕學作為底牌,身死近百年後再次復生。 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陌生時代,一個劉備子孫建立的新漢朝,一個不存於原本歷史上的統一王朝。 亂世到治世,謀士到名士,這次陳止要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從運籌帷幄、血雨腥風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百家風光再起,新的畫卷就此展
歷史 連載 0萬字
相敬如冰

相敬如冰

寧寗
(婚內追妻 逼瘋清冷太子) 作為太子妃,裴芸自認做的事事妥帖,無可指摘。 然嫁入東宮的第十三年 她墜入冰湖,親眼看著自己的丈夫往另一個女子游去,突然感受到了這一生被禮數和身份桎梏的壓抑無趣 再睜眼,重回六年前 她想換個活法,想要改變 她想要避開母兄禍事,延續家族榮光,想要讓她的孩子免於夭折…… 可對於那個性子寡淡,古板無趣,連床笫之間都講究個循規蹈矩的死男人。 她不想伺候了! * 太子李長曄,為人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