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卑職四川保寧府文林郎景川請裕王爺大安!”

“卑職湖南長沙府文林郎張景科請裕王爺大安!”

“卑職浙江紹興府舉人王勝明請裕王爺大安!”

“卑職河南開封府舉人朱詡請裕王爺大安!”

“卑職山西太原府舉人姜子翔請裕王爺大安!”

瑞信堂二人,一場遇貴人後給貴人磕頭請安的儀式正在進行,這五個幸運官是王忠孝親自從瑞信堂門外排隊的幾十個來辦“選官貸”的大清候選狗官中選出來的。

這幾位看著都挺健康的,年紀也不大,最主要的是家裡面的爹媽也都不老,身體都硬朗——放“選官貸”最要緊的就是看這個候選官的身體和家庭狀況。年輕力壯的優先,家裡頭父母雙亡或是父母都還年輕的上佳。

要不然官員死在任上,或是官員遇上守孝的倒黴事兒,這個“選官貸”就很可能要變成不良貸款了。

所以那些年老的,病病歪歪的進士、舉人,通常會遇到告貸無門的窘境,只能在同鄉同年的接濟下在北京城苦等,其中的進士等上幾年,總還是能授個官的,除非自己死了或是家裡的老人掐著點過世.

至於舉人,那可就不一定,他們是揀選,揀著了就有,揀不著就扔吧。

不過無論是進士官還是舉人官,大部分清朝的漢員(六七成的樣子)的仕途都會止步於初仕官——也就是一輩子沒得升,而沒得升官也不等於可以端著大清朝的鐵飯碗混吃等死。

因為大清朝的漢人官是沒有鐵飯碗的,清朝官員的俸祿是跟著職官定的,沒有職官就沒有俸祿。和品級、散官銜都沒關係。

別人以為他們做官了,端上了金飯碗,其實他們是臨時編!

許多人俸滿之後,就只能帶著一肚子的辛酸苦楚回家養老了——八年候選加上五年俸滿就是十三年了,如果三十多歲高中差不多也奔五了,身體差一些的也就算完了。

當然了,旗人官是有鐵桿莊稼的,而且他們之中的許多人還有世職,要混個差事也容易,什麼拜唐阿、筆帖士的一大堆,在旗丁數量稀少的康熙朝,再不濟當個八旗步甲。

一個步甲一個月起碼也有二兩俸銀,一年有四石八斗祿米——這還是“坐糧”,在家坐著就有了!如果要出去走走,還有行糧可以吃,每人每月再加二兩銀子。此外每個季度還有一次“季米”,皇上一高興還有個“遍賞八旗”,遇上紅白喜事,還有銀兩補貼,逢年過節還有節賞。

八旗子弟包括八旗姐妹,都是一生下來就有一份或半份兵丁口糧,每家每戶不管養不養馬都能領到一份馬乾(養馬錢)!

另外,每個旗丁還能有三十畝旗田,都是免除一切稅賦的土地!

雖然這幫八旗子弟都自稱“奴才”(要麼是皇上的奴才,要麼是大小旗主的奴才),而漢人官都稱臣,看著好像高檔一點。

但是誰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想必人人心裡都清楚的。

不過有個臨時官,總比什麼都沒有強吧?

哪怕是一個縣令,只要地皮颳得好,還是有可能還上高利貸後還有點剩,萬一在當官的過程中遇上貴人,沒準就能平步青雲了。

所以被王忠孝領上來給福全請安的那幾個候選官和候選舉人都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不是裝的,是發自內心感激啊!

這心態和明朝、宋朝那些有功名的讀書人拜見王爺時完全不一樣。

什麼文人風骨,什麼書生意氣,什麼才子清高,統統都沒有,有的只是一屁股高利貸!

他們幾個都在北京候選多年了,其中最長的太原府舉人姜子翔已經候了整整九年了!

他是十七年前中的舉人,當時才十六歲,還是小鮮肉一枚,當年就興沖沖來了北京,在北京過完年就考了會試,然後落第。不過他並不灰心,接下去六年又考了兩回,還是接連不中。

於是他就去吏部投供,想以舉人參加揀選。其實在順治朝的初期和中期,舉人揀選的機會還是挺多的。

可是這位姜大舉人去參加揀選的時候已經順治朝的後期了,當時各地的官缺都已經填補上了,而候選的舉人也越來越多。入關後的第一代八旗子弟也到了要謀差事的時候,再加上這個姜大舉人長得也不像個大臣,又瘦又矮的,不討“男女貴人們”喜歡。所以他就揀來揀去沒人要了。

而在北京等人“揀”的過程,他還得維持候選官員的體面,還得四處活動尋找門路。可他家裡雖然是做買賣的,但並不是什麼大晉商,壓根就供不起他這樣“揮霍”,於是他就只能靠借債維持了。可是他這個山西人又有那麼點經營頭腦,知道要將本就利。所以不敢惡狠狠借上一筆閻王債去買官,結果送得少了,壓根走不通路子,只能在沒完沒了的等待之苦熬日子。等到最後,官沒有選上,債倒是越積越多,現在都欠了超過兩千兩了這可都是利滾利的高利貸!

被要賬得逼得實在沒辦法,他這才橫下一條心,準備到新開張的瑞信堂借一筆大的,無論如何要買到一個缺沒想到這就遇上貴人了!

真是老天有眼啊!

想到這裡,這位姜大舉人都哭了!

他這一哭,引得另外兩名進士和兩名舉人也都鼻子一酸,眼淚嘩嘩的就下來了。

原來這四位的處境也和山西太原舉子姜子翔差不多,都是寒門士子,好不容易中了進士或是以舉人參加揀選(中舉也是學霸了),來的時候都是興沖沖的,以為這輩子可以位極人臣。可是幾年耗下來才知道,他們這哪裡是來當官的?簡直就是來給大清皇上當狗的,而且還是沒編制的臨時狗.更慘的是,則是他們連臨時狗都沒還當上,就已經欠下一屁股債了。

“呦,這怎麼就哭了呢?”裕王福全看見這一幕就有點暈乎了,“王大頭,你是怎麼挑人的?你們幾個過去遇見我的時候都挺樂呵的。”

他知道自己是貴人,也經常被人“遇”,但以前遇到他的都是八旗子弟,全是嘻嘻哈哈的,沒有哭鼻子的。

“王爺,他們命苦啊,他們是漢人,我們幾個是旗員。”王忠孝笑著解釋道,“為了這一個縣官,打小苦讀,又沒完沒了的科舉,那文章多難寫啊!好不容易中了進士、舉人,又得在京候選.三五七年也候不著一個差事,家裡也不是大富大貴的,為了過日子走門子,個個都拉了一屁股虧空!現在見著您肯提拔他們一個,那就是遇上活菩薩了,能不哭嗎?”

說著話,王忠孝又給那五個馬上要當上狗官的傢伙遞眼色,那幾位還挺機靈,馬上大聲喊道:“王爺,您就是我們的活菩薩,菩薩保佑”

都菩薩保佑了王忠孝心說:要擱前朝,他們哪怕認魏忠賢當爺爺,也沒現在這麼落魄啊!至少不會拉一屁股高利貸。

“那,那我就保佑他們一下吧”裕王福全問,“要不要我跟對喀納打個招呼?”

大學士對喀納現在兼了吏部尚書!

“您的面子那可太大了!”王忠孝笑道,“王爺,這事兒我來安排吧,讓他們從瑞信堂再借一筆款子當官本,我再帶著他們去找我的老師明中堂請個安,我老師知道他們和王爺有緣,自會給吏部方面招呼一聲,安排他們放兩江。回頭就跟著康親王一起南下,沿途也能幫著跑跑腿。”

“行,就怎麼辦吧!”福全笑著一指王忠孝,“你們幾個以後跟著他混他是御前頭等侍衛,粘杆長王世凱,總統練兵大臣王輔臣是他阿瑪,刑部尚書大學士明珠是他恩師,兩江總督多隆是他師傅。伱們跟著他,以後就不會過苦日子了。”

幾個大清狗官聽見福全這麼一說,激動又快哭了.放兩江!而且還能跟著兩江總督的徒弟混,兩江的知縣還不是立馬就能補上?

另外,這位侍衛老爺還是明珠的學生.跟著他,就是入了明珠的朋黨,以後就能跟著明珠一起結黨營私,好日子這就來了!

想到這裡,幾個大清狗官趕緊又給王忠孝磕頭行禮。王忠孝則是滿意地點點頭這五個人雖然不是什麼鐵骨錚錚的義士,但他們都有做官的資格,而去也沒什麼後臺,都挺落魄的,容易控制,可以安排天地會徒眾當他們的管家師爺,“幫”他們做官。

現在先把他們放兩江,等將來那個不孝之爹當兩廣總督時,再把他們調去兩廣,那就能實際控制五個縣了。

大清康熙九年的新年剛過的時候,天氣非常冷,那怕位於東南沿海的浙江也不例外。而且浙江的冷還不是北方的乾冷,而是南方特有的那種溼冷。溼度大,氣溫低,寒意刺骨,似乎都要浸入人的骨髓當中去了。

在餘姚縣城外的一間私塾裡面,一個三十六七歲年紀的中年,光頭沒帶帽子,穿了一身破棉襖,守著一隻火爐在發愣。火爐上燉著鹹菜豆腐湯,湯汁已經開始翻滾,鹹菜的香氣在斗室當中浮動。

因為現在還沒出年節,所以這間私塾今兒並沒有開課,周圍安靜得只聽得見鹹菜豆腐湯在爐火上翻花兒吐泡泡的聲音。小小的屋子裡,彷彿自成天地,給人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

外面剛剛下過一天的鵝毛大雪,雪沒有融化,鋪滿了大地,那中年突然面露驚恐,側耳聽聽,就聽見了腳步聲咯吱咯吱踩踏積雪的聲音。他頓了頓,分辨了一下,就用低沉沙啞的聲音問:“是仙姑和二十一哥嗎?快進來吧!”

門外就傳來三個聲氣不同的呵呵大笑兒的聲音。房門吱呀呀被人推開,然後就見一個道姑和一個短衫漢子、一個穿著月白長袍的白面書生走了進來。三人身上都是雪泥,臉上凍得紅通通的。一進門就用力跺腳,那道姑聞見鹹菜豆腐湯的氣味還直笑道:“王三哥,你總是想不穿,我們又不是不接濟你,你就不能吃好點喝好點?想當年你也是.”

那三十五六歲的中年趕緊搖頭道:“常仙姑,好漢不提當年勇我現在就個落魄書生,家裡頭還有老婆孩子一大堆要養,怎麼可能大手大腳花錢?若是引得官府懷疑,怕要牽連你們。”

這常仙姑就是那個和陳永華同遊京師,還在王忠孝的婚禮上露了個臉的常明月。

常仙姑嘻嘻笑道:“王三哥,你現在不用怕了,以後再不會有朝廷鷹犬來捉你了!”

被常明月稱為“王三哥”的這個中年教書匠,正是分身無數,名震華夏,搞得大清幾代君王都頭疼不已的朱三太子的本尊!

他原名叫朱慈炯,乃是大明崇禎天子的三子,封了定王千歲。

現在大明朝沒了,他這個定王自然得東躲西藏,埋名隱姓了。所以他就化名王士元,躲在浙江餘姚縣城附近,在一個破破爛爛的鎮子上做了教書先生。

不過他雖然落魄,但還是有些復明之心不死的義士在掩護和接濟他,常明月就是其中的一個。而那個跟著常明月一起來的“二十一哥”張二十一,則是就近為真朱三太子提供保護的壯士。

在這些義士的保護下,就算是楊起隆、陳永華這樣的反清大頭目,也很難見著這真朱三太子。他們甚至不知道真朱三太子大概躲在什麼地方?

之前常明月曾告知陳永華說朱三太子在蘇州的話,就是個隨口編造的瞎話。

不過現在真朱三太子已經不怕朝廷鷹犬了,因為他自己就是朝廷鷹犬了!所以常明月才把陳永華給帶來了,那跟著她的白面書生就是陳永華。

王士元並不知道自己現在不怕鷹犬了,還苦笑道:“仙姑,別說笑了,我是什麼身份?怎麼可能不怕朝廷的鷹犬?”

“復甫,把好東西給士元看看。”常明月笑著對陳永華道。

“好,好。”陳永華是揹著包袱來的,聽常明月一說,馬上就摘下包袱,擺在一張小桌子上,然後打了開來。

包袱裡面一件官服,一頂官帽,一枚銅印,一張官照,一塊令牌和一本書。

“這些是”

“這些都是你的!”常明月笑著拿起那張官照,遞給了王士元,“快看看吧!”

王士元接過一看,頓時就傻眼了,因為上面寫著“王士元,浙江省紹興府餘姚縣人,三十六歲,正八品修職郎,候選縣丞,內務府粘杆處行走”等字樣。

“仙姑,怎麼回事兒?”王士元抬頭看著常明月,“我,我怎麼變成了.”

陳永華笑道:“王先生,您可別嫌小。您這個官雖然只是個正八品,但是您有內務府粘杆處行走的差事.內務府的官!在餘姚地面上,就是縣太爺見了你也要敬上三分啊!”

“這是假的,有什麼用?”王士元搖搖頭。

“這是真的!”陳永華笑道,“你現在真的是大清的朝廷命官了!”

“這,這,這怎麼可能?”

常明月笑道:“王三哥,你現在真的是官了!是你當年的奶媽金玉環的女婿幫你辦下來的。”

“金媽媽的女婿?”王士元一想到自己當年的奶媽,就記起了當年在皇宮裡面的林林總總.真是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啊!

陳永華道:“你的奶孃後來跟了N子府的楊千戶,生下兩個女兒,一起嫁給了粘杆長王忠孝他可是正三品的御前侍衛,還是皇上的親信,位高權重,給你搞個正八品的候選縣丞還不是小菜一碟?而且你也不是白拿俸祿,粘杆處也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王士元還是將信將疑,“這個粘杆處到底是幹什麼的?”

“這個粘杆處幹得活可多了!”陳永華笑道,“其中一項就是抓朱三太子!”

“什麼?”王士元差一點給嚇得癱地上,幸好他身邊的張二十一扶了他一把。

常明月笑吟吟拿起那本擺在包袱裡面的書冊,遞給王士元道:“王三哥,您看看這本書吧看完您就知道有人在用您的名頭搞大事兒,而且搞得有聲有色,這天下很快就要大亂了,因你而亂!”

“天下為公論朱三太子著?”王士元看著這書的封皮,一臉的無奈。他壓根就不想搞事兒,就想安安穩穩過日子,可偏偏就是不停有人藉著他的名頭搞起義。而且還天南海北,到處都有!一年不搞出幾場“朱三太子起義”就好像沒有完成指標一樣!

現在更進一步,還著書立說了!

“是啊,”陳永華笑道,“這是朱三太子所著的反書!這朱三太子現在不僅著了反書,而且還搞了一個以為天下人反清和建立地上天國為己任的天地會!

要不了多久,這天下就會因為朱三太子而陷入大亂.王三哥,您不能在這兒躲著了,還是隨著我們一塊兒去蘇州吧!

“去蘇州做什麼?”王士元一愣。

陳永華笑道:“去蘇州幫朱三太子起義啊!”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不艾先生
【家長裡短日常文,不爭霸,溫馨向,有萌娃】李平安前世絕症纏身,飽受病痛折磨,在三十歲那年因為肺動脈高壓重度去世,攜帶著記憶投胎轉世到平行時空的古代,看著勞苦的親人終日忙碌于田間灶頭,卻依然吃不飽穿不暖,他決定發奮圖強,跟家人過上能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西周,《詩經·大雅·民勞》中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這裡的 “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歷史 連載 7萬字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風捲殘雲
燕回穿越到了北燕世子身上,一個舉世皆知的廢物紈絝。 原主大晉皇宮當了十五年質子,回來本可繼承世子身份。 誰知道回來就被廢了,這誰能忍啊? 整個王府嘲諷冷落,北燕百姓更是以他為恥。 被家僕們肆意辱罵,丫鬟們百般刁難。 就連路過的狗,都要對著他叫兩聲。 皇族要各番王世子當質子,這樣一來豈不是白受了十五年的苦? 孰可忍,嬸嬸忍不了啊! 忍了十五年,再忍他都成忍者神龜了。 要世子之位是吧,自己去皇宮當質子
歷史 連載 1萬字
冠絕新漢朝

冠絕新漢朝

戰袍染血
天下才氣共一石,陳止先佔八斗,再把剩下兩鬥分出去。 穿越三國時代,輔佐劉備橫掃群雄,卻在大勢已成、大漢復興在即時死了。 好在他身具百家籤筒,有百家奇物絕學作為底牌,身死近百年後再次復生。 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陌生時代,一個劉備子孫建立的新漢朝,一個不存於原本歷史上的統一王朝。 亂世到治世,謀士到名士,這次陳止要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從運籌帷幄、血雨腥風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百家風光再起,新的畫卷就此展
歷史 連載 0萬字
相敬如冰

相敬如冰

寧寗
(婚內追妻 逼瘋清冷太子) 作為太子妃,裴芸自認做的事事妥帖,無可指摘。 然嫁入東宮的第十三年 她墜入冰湖,親眼看著自己的丈夫往另一個女子游去,突然感受到了這一生被禮數和身份桎梏的壓抑無趣 再睜眼,重回六年前 她想換個活法,想要改變 她想要避開母兄禍事,延續家族榮光,想要讓她的孩子免於夭折…… 可對於那個性子寡淡,古板無趣,連床笫之間都講究個循規蹈矩的死男人。 她不想伺候了! * 太子李長曄,為人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