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月十五,午時之後,天氣正好。

大明正德十六年最後的一場經筵在國子監中舉辦。

大明朝廷雖以武立國,但卻是以文治國的,所以自太宗皇帝之後,歷代天子都對文事很是重視。

往大了說,就是對每三年一次的科舉掄才大典的諸般改進,從而選拔出一批又一批的國之棟樑。

往小了說,就是眼前這樣,春秋時節,君臣之間坐而論道,由學問深厚的臣子對皇帝講解經史子集中的種種知識,也就是經筵了。

可以說,這一百多年來,除了極少數的特殊之人——比如好武喜動的正德皇帝——絕大多數天子對經筵還是相當看重,即便再是繁忙,也會如常舉辦此文化盛事的。

而經筵這一形勢,對身份清貴,但卻又很難做出成績的翰林官來說,又是那樣的重要。這是他們展現自己才華抱負的最佳平臺了。

有時候一場經筵上的優秀表現,足以讓一名默默無聞的翰林官迅速進入到皇帝和內閣的視線中,並由此一飛沖天。

當然,對今日與會的人來說,大家都清楚,這場經筵的目的不在挑選出什麼翰林中的優秀人才,而在於以此影響皇帝的心思,從而撥亂反正,將武宗朝時禍亂天下的宦官勢力給徹底壓下。

因為今日經筵上最出彩的必然只會是作為主講官的楊慎。

而作為首輔楊廷和的兒子,他的前程也壓根不需要靠這樣的方式來獲取。

可即便如此,今日特意趕來參加經筵的人數,依然超過了近年來的任何一場。

這不光是因為地點換了,人可以坐得更多,更在於大家對此事的結果也是相當關注的。

於是,禮部的大小官員都來了,翰林院的那些清閒詞臣們也是悉數到場,就連其他各部,各寺,就連都察院,都有不少言官們跑來湊起了熱鬧。

甚至有人在人群裡還看到了一些從來不會出現在如此場合的人物,比如定國公徐光祚,英國公張侖……乃至建昌侯張延齡都在其中。

要知道,這些勳貴可是和文人的事情八竿子都打不著,以往經筵什麼的都看不到他們身影,今日居然也都趕了來。

在許多人開來,今日這場經筵都快趕上朝廷裡最隆重的朔望大朝會的規模了。

不,甚至都還有過之,因為除了這些該來或不該來的臣子外,這兒還多出了一批特殊的觀眾——國子監的學生們。

不知是因為事發突然,國子監根本不及做出安排,還是安排了人也不聽,反正今日國子監三百監生那都是悉數在場,也參與到了這場經筵中來。

當然,在真個進入國子監,群臣按著品階各自落座時,這些連個正經出身都沒有的監生們的位置可就相當靠後了。

甚至連進入殿中,真個一聽的資格都沒有。

雖然國子監已經把最寬敞的明倫堂給收拾了出來,作為今日經筵的主講堂,可上千人的規模對這個堂屋來說,還是顯得太小了些。

不少品階不夠的官員都只能排在堂外,遠遠望著裡頭,更別提監生們了。

他們更是直接被安排到了長長的階梯之下的廣場中去了,恐怕是一句話都別想聽清楚。

當然,凡事皆有例外。

黃鳴就是那個例外。

沒人能弄明白,他怎麼就會被安排著坐在了明倫堂中,雖然是在緊挨著大門的角落裡。

但這已經足夠特殊,足以讓許多官員為之側目,不斷望向他了。

而面對如此多審視的,充滿了異樣情緒的目光,黃鳴卻只坐在那兒,閉目凝神,一派老僧入定的模樣。

他的心態確實夠好,更重要的是,直到此時,他還在抓緊時間,儘量熟悉昨日用心記下的書中內容。

正所謂,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直到一聲鞭子啪響,堂裡堂外的議論聲便告消失,所有人也都收回了四處亂掃的目光,把身子坐得更直。

黃鳴也隨之睜開了眼,然後就聽到在三聲鞭響後,一個拖長了的聲調的,略帶尖銳的聲音傳來:“皇上升座——!”

這讓黃鳴的雙眉不禁挑了一下,因為他聽得出來,這聲音正是自己老爹黃錦的……

然後,就見一個身著赭紅色衣袍,頭戴翼善黑冠,身材略顯瘦小單薄的少年,在黃錦和另一名同樣著緋袍的太監的伴隨下,邁著穩重的步伐,緩慢走進堂來。

這就是嘉靖帝了?

那個大明朝在位時間第二,前期還算英明,後期徹底放飛自我,修道煉丹小達人,自稱萬壽帝君的家家乾淨成就獲得者?

黃鳴雖然和其他人一樣跪在坐席上,頭也埋在身前,但依舊有些不老實地,微微抬眼對走進堂來的皇帝進行了偷看。

不得不說,嘉靖帝還是有著股氣場的。

雖然才十五六,雖然身體看著是那麼的單薄,瘦弱,可一舉一動,卻又顯得那麼的莊嚴,每一步走去,都是那麼的踏實,讓人真心覺著他就是那個萬眾之上的天選之人。

直到他來到早為他設下的御座前,身後則是高大的孔夫子像,嘉靖方才停步,然後又微微欠身,衝孔子像施了半禮。

最後,才一抖袍服,正正坐下,並開口道:“諸位愛卿都平身吧。今日乃是經筵,就不必太過拘禮了。坐,都坐。”

他的聲音莊重中又帶著少年發育時的沙啞,居然也頗有些上位者的威嚴。

“謝陛下!”

群臣整齊稱謝再拜,這才緩慢起身,然後各自小心翼翼地落坐。

仔細看去,他們的身子都是板正的,臀部和腿部只是稍稍接觸著,跟坐字差得實在有些遠了。

黃鳴咧了下嘴,仗著自己在最後頭,人也小,直接坐實在了。

這苦他可不想受著,沒必要。

“朕得禮部所奏,今日經筵講的乃是後漢的相關之事,那就請朝中精於此道的博學之人上來為朕,為諸位臣工好好說說,也好讓大家以增見聞。”

隨著皇帝開口表示可入正題,今日這場經筵終於在午時二刻正式開始。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劍閣聞鈴

劍閣聞鈴

時鏡
【寫書如上班,早八晚六,做五休二,能更就更】 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 周滿一生悽苦,求全難全,本以為逆天改命得證大道,列為齊州帝主,卻不料封禪當日,為千門百家圍攻,殞身玉皇頂。 前塵散盡,一朝夢迴…… 劍閣之上,又聞金鈴遙響;白帝城內,仍聽神女高歌。 那一年,山下的茅草屋裡,孱弱的母親,為了不讓她學劍,舉起生鏽的柴刀,剁掉了她的小指。 十六歲的周滿,捂著傷,坐在簷下,聽了一夜的雨。 -重
歷史 連載 5萬字
大秦嫡長孫,打造萬世強秦!

大秦嫡長孫,打造萬世強秦!

潛水的三文魚
趙長生一覺醒來穿越大秦,成為嬴政的嫡長孫,扶蘇的嫡長子。 他即既是破壞趙高政變的幕後主使人,又是李斯又服又怕的政治家。 既是逼的項羽抓狂自刎的暴君,又是劉邦一生最不願意看見之人。 既是呂雉最想巴結的大爺,又是賈誼的啟蒙老師。 既是韓信最好的老闆,又是張良一生的勁敵。 既是蕭何的學習的物件,又是陳平的保護傘。 既是讓蒙恬綻放光輝的伯樂,又是讓李信驚歎多智近妖的天才。 同時還是馮去疾的孫女婿,擄走大漢
歷史 連載 4萬字
庸君

庸君

楊子夜
洛娮娮是丞相之女,她原本沒有打算與命運作鬥爭,即使心中有千萬個不滿,她依然選擇聽從父母安排遠嫁到西域,要去過一輩子聽天由命的日子。 是她的阿雲拉她出了泥潭。她愛阿雲,阿雲漸漸教會她如何做自己,阿雲讓她慢慢在逆境中爬起身。 洛娮娮:“阿雲,你知道該怎麼解決。”洛娮娮:“阿雲,動手。”後來人人都知道江湖上有一刺客殺人不眨眼,卻沒人知曉洛娮娮才是殺伐果斷的那一個。 細想過後她認為自己沒有錯,她只是想拼命
歷史 連載 7萬字
伐逆,謀斷九州

伐逆,謀斷九州

海兔子
大夏末年,諸侯混戰,群雄並起,中原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當中……柳凡塵一覺醒來魂穿朔州首富柳家次子的身體上,他不知道的是這具身體已經死了三天,那麼是誰殺了他? 穿越過來的柳凡塵在這大爭之世中又將何去何從?諸君且看,風雲際會天地變,柳凡塵如何主沉浮……
歷史 連載 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