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衙役前來,就問了幾個問題,有沒有看見什麼陌生人,或者奇怪的事之類的。
這些個衙役都知道沈知瑤跟他們縣令熟,也沒怎麼為難。
問了問題後,一位衙役笑著道:
“沈東家,我們需要例行公事,搜一下您的宅子。”
附近的所有村落和莊子,他們都搜了。
“各位差爺請便就是。”沈知瑤十分配合。
衙役們快速地看完,沒有他們要找的人。
“沈東家,這豬是你養的嗎?”
衙役們自然也看見了毛大壯和殺豬匠他們抓著的那隻幸運豬。
“這豬看著可真壯實!”
“我估摸這豬至少有二百多斤吧。”
“這是我見過最肥的豬了。”
衙役們站在一邊,看著豬的眼神十分熱切。
沈知瑤看他們沒有走的意思,對殺豬匠點點頭:“上秤吧。”
幸運豬最後稱下來,有二百一十三斤。
稱完重,就要開始殺豬了。
要不是要忙著搜尋下一家,衙役們還想繼續看下去呢。
等搜完給他們分派的範圍上的所有房屋後,衙役們回到衙門,還在聊著沈知瑤莊子的肥豬的事。
“什麼豬二百多斤?”
縣衙主簿耳尖地聽到衙役們的話,本來要往前的腳步,頓時一個後撤,兩三步走到衙役們的面前。
衙役們將在沈知瑤莊子上看到的豬說了一下。
主簿眼神一亮,立即抖擻精神,去找甘禮信了。
於是,等沈知瑤他們吃上“幸運豬”的肉時,甘禮信到了她莊子上。
“甘大人。”沈知瑤將甘禮信迎進宅子。
“沈姑娘,聽說你莊子上今日殺了一頭兩百多斤的豬?”
“嗯。”沈知瑤點頭:“這豬肉做的菜還熱乎著呢,甘大人要不嚐嚐?”
閹割了的豬,果然無需特別的處理,就沒腥羶味。
“沈姑娘客氣,不用了。”甘禮信笑著婉拒。
而後又問道:“沈姑娘,這豬聽說是你養的,不止養了一頭,不知可否帶本官去看看其他的活豬呢?”
“自然可以,甘大人,請。”沈知瑤帶他往豬圈去。
乾淨。
這是甘禮信在看見豬圈時的第一印象。
他走訪各村時,也見過多家的豬圈。
沒有一家有沈姑娘莊子上的,這麼幹淨和沒有什麼臭味。
豬圈中,四隻又白又肥的豬正躺著睡覺。
每一隻豬,只用肉眼看,便能看出絕對在二百斤以上。
“沈姑娘,你的這些豬是如何養的,為何每隻都能養的這麼胖呢?”甘禮信既好奇又激動。
“甘大人,在回答您的問題之前,您要不先嚐嘗我這豬肉的味道。”
“哦?行。”
聽她再次提起,甘禮信認為,和豬養的肥或有一定關係。
等他吃到一片白水煮的豬肉後,心中的驚喜更甚。
“這肉更柔嫩,肉質也比一般豬肉鮮美。”
沈知瑤點頭:“甘大人品味的不錯,煮這肉時,我也只放了一點生薑。”
意思沒有做其他處理。
“沈姑娘,現在可以說一下,這些豬,是怎麼養的這麼好的麼?”
不止養的肥,豬肉還沒有腥羶味,不知是如何做到的。
沈知瑤:“和其他豬相比,這些豬都是被閹割了的。”
閹割!
甘禮信萬萬沒想到,竟是這個原因。
“沈姑娘是怎麼想到,給豬閹割呢?”
“這個麼……”
沈知瑤面露訕訕之色。
甘禮信:“沈姑娘,但說無妨。”
“甘大人,那我就直言了?”
沈知瑤將想好的說辭道來:
“我之前在春日裡,見到毛大壯他們家的豬因為思春,心情低落,不肯吃豬食,瘦了不少。
我就想著,如果這豬沒了那啥,不再受影響,也不整日想些有的沒的了,那麼,豬可不就一心只長肉了麼。
而豬不受思春的困擾,心情也開朗,這肉質,也自然就更鮮美了。”
原來如此。
聽完沈知瑤的話,甘禮信明白她剛才為何露出不好意思的樣子了。
沈姑娘的想法,真是太大膽,太與眾不同。
不過,順著她的想法一思索,甘禮信覺得,沈知瑤說的十分在理。
“沈姑娘,不知你這些豬,是在何時閹割的呢?”甘禮信想了一會兒,想到了關鍵的地方。
“在它們還是豬仔的時候。”
“豬小好控制,若等大了再閹割,肉質也不易再改變。”甘禮信也明白了為何這時閹割的道理。
就是不知,給豬閹割技術,可否好掌握。
這種可以讓豬多長肉的辦法,應惠及全大啟百姓。
如此想著,甘禮信也問了問。
還問了下沈知瑤平時喂的豬食有何不一樣的等等。
沈知瑤將自己知道的一些都說了一下。
包括養豬環境,河蚌肉可以餵豬等等。
甘禮信逐一記下。
而後提出想向沈知瑤買一頭豬,將豬和給豬閹割的方法,一同上呈給皇上。
沈知瑤欣然答應,帶甘禮信復去豬圈,挑了一隻肥豬。
在甘禮信安排的衙役拿來籠子裝豬時,她還拿了一些豬食統統給打包。
讓衙役們帶上,以免豬吃不習慣他們準備的,在送往京城的路上給餓瘦了。
肥豬一接到縣衙,甘禮信立即安排有運送活物經驗的人,將這隻肥豬,走水路送往京城。
京城。
聽到桐方縣又有東西送來,眾大臣已見怪不怪。
只是,這次是豬?
得知此訊息,一些大臣嘴角抽了抽。
豬有什麼好送的,還是活豬。
可等那頭肥胖的豬送上來時,這些大臣就被打臉了。
這桐方縣的豬,怎麼如此肥胖!
眾大臣皆被這隻豬給驚奇到了。
昭興帝即使先從甘禮信的摺子上,知道了豬的重量,此刻看到實物,心中也忍不住驚歎。
“桐方縣進獻的這隻豬,為何能養的如此重,眾位愛卿知道是為何麼?”
昭興帝想到摺子上的內容,嘴角勾起一抹意味不明的笑。
“回皇上,臣認為,養豬的百姓每日給豬喂的比較精細,這豬吃的比一般豬好,長得自然也更肥。”
一位臣子出列,說著自己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