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且不說河洛方面的人事交困,當梁睿攜帶著宇文泰的命令晝夜兼程的趕到襄陽,將這一命令傳達給李泰的時候,頓時便也在襄陽臺府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李泰這段時間以來也一直都在密切關注著河洛方面的情勢變化,儘管心中已經有所預料,但也沒想到局面會以這樣一個方式崩壞,聽完梁睿的彙報後一時間也是有些反應不過來。

「大冢宰著末將轉告大王,前者雖然內外有隙,但殺賊興治的志向卻並無二致。今者師懸於外,情勢危若累卵,非大王親至河洛,恐怕不能克定強敵、維穩局勢。今數萬師旅性命安危、家國榮辱,俱系大王一念之間。大王若至,則家事國事盡相付予……」

一路奔行至此,儘管抵達沔北後已經有臺府人員接應,但梁睿也是難免疲累有加,只不過因為心憂河洛方面的情勢,他也顧不得休息一番,在將相關的情況彙報一番後,便以頭搶地的哀告道:「前事糾紛,實非主上本意。今者逢艱遇險,主上可以依仗者唯大王一人。懇請大王能夠捐棄前嫌、大局為重,奔救河洛……」

李泰聽到這話後並沒有急於表態,而是開口說道:「梁郎一路奔行千數里,想必也已經疲累難當,且先在府中稍作休息,我亦與府下群眾商討事機,儘快做出決定。」

說完這話後,他便著員將梁睿暫且引下去,然後便又著令府中在事群眾暫且放下手頭上的事情,到直堂來共商大計。

很快府員們便都聚集過來,各自臉上的表情也都頗為豐富,顯然也是對剛剛發生的事情已經有所瞭解,各自心內略存想法。

李泰讓人將剛剛梁睿所彙報的事情再原原本本的講述一番,眾人之前雖然略知枝節,而在瞭解事情全貌之後,神情也都變得嚴肅起來。

「如今中外府師懸河洛、進退不得,大冢宰遣使來召,你等諸位對此都是何看法?」

李泰見眾府員們或是低頭沉思,或是交頭接耳的竊竊私語,便開口發問道。

正當其他人還在整理思路的時候,已經進事臺府的李倩之站起身來說道:「卑職歸義新人,對於關西人事所知仍未詳盡,本不應貿然進議大事。但今事關東西交戰,論事也需兼顧東西,斗膽略陳所計,以啟眾智。」

李泰聞言後便點點頭,示意李倩之但講無妨。

「中外府師旅新敗、進退失據,誠是一憂。然則大王引軍直進河洛、以圖救援,未必上計。古者用兵亦有圍魏救趙之計,可知兵家要旨妙用無窮,但可紓困不唯一法。

前者中外府用兵本就無告臺府,如今師遭敗績、軍機驟變,短時之內難以盡知。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而今我不知我、我不知敵,實在不宜以我事外之身而輕涉兇險之事。」

作為新進來到襄陽的人,李倩之並沒有在關西生活過,也沒有之前荊州軍府還受命於中外府的經歷,當其來到襄陽時臺府與中外府已經是處於一種內外對抗的狀態,所以對中外府人事也都沒有什麼感情可言,就事論事的提出眼下不宜奔救河洛。

畢竟這一場戰爭從頭到尾都是中外府在進行,現在進展不順利了,想要讓臺府頂上去收拾爛攤子,先不說道理上說不說得過去,單就這爛攤子挑不挑得起就是一個未知數。

畢竟中外府前後出動大軍十餘萬,國中大將多有出征,結果還是打成這個樣子。如今襄陽臺府想要奔救的話,那該投入多少力量才夠?

但是李倩之這種全無感情、純是理智的態度聽在一些臺府老人耳中,還是有些不自在。

畢竟中外府跟臺府之間也是牽絆頗深,而且臺府屬員們本來就有著許多的關中人士,如今被困河洛的師旅俱是關西子弟,眼睜睜看著這些人處境危困卻不做搭救,他們當然也是於心不忍。

因此李倩之話音剛落,行臺司錄柳敏便也站起身來說道:「李尚書對關西人事所見確是短淺,對大冢宰遭此危困而召大王往救的原因未有深知。如今國中內事唯大冢宰是裁,外事則大王為重。

前者內外分明、互無干涉,如今河洛戰事遭遇挫折,師旅安危懸於一線,唯大王往救才可轉危為安,不只是因為大王才雄勢壯,更是因為關西兒郎皆知,仰於大王庇護即可諸事無憂。人情如金,豈可輕棄!」

李倩之聽到柳敏直言他見識短淺,對此也不以為忤,而是繼續說道:「柳司錄請稍安勿躁,我並非進言不救,只是當下情勢不需奔赴河洛以救。師困國危,孰輕孰重?師旅在外遭受危困,國中群情能夠安穩?

如今師懸於外,國中並無名臣大將以鎮撫群情,內亂外危,社稷板蕩。如今國中能夠平復內外情勢者,唯大王一人而已。當下之計,大王宜應直入關中,奏告君王以穩定關中局面,而後再奉命東出潼關,接應師旅迴歸關中。」

李倩之講到這裡後,堂中頓時便有數人表態贊同、開口附和,認為李倩之所計乃是當務之急,也最符合臺府的利益。

但柳敏這裡也不是沒有支持者,行臺司馬趙剛也加入了討論,起身開口說道:「前者中外府與臺府在事略存糾紛,國中座談之客不能完全領會某等東南群徒的忠勤之心,然則興邦討賊的志向卻是一般無二,此亦國中群眾尤為推崇大王之所在!

況中外府師旅俱非異國遠客,盡是關西兒郎,今關西情勢縱有紛亂,亦皆父老憂恐子弟不歸。解師倒懸,憂擾自安。可若急赴關中,或令前線督將憂恐自疑,急於回奔,屆時關塞擁堵,若再為賊所劫,局面恐怕更加崩潰。」

趙剛的觀點同樣也很明白,眼下的危困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並不會因話術轉變而有所削弱。中外府與臺府之間的糾紛矛盾也確實存在著,如果臺府不奔赴河洛,而是基於自身的利益直赴關中,那麼前線崩潰就是分分鐘的事情。

李泰聽著堂內眾人的討論,心中思緒也在快速轉動著。眼下眾人的意見主要分為兩類,一者主張前往關中,一者主張奔赴河洛。而持前一種觀點的主要是河北新來的親友和南朝人士,持後一種觀點的則就主要是關西人士。

「長史對此有何見解?」

兩種思路逐漸清晰之後,李泰並沒有急於表達自己的態度,而是又望著同樣沒有發聲的長孫儉說道。

長孫儉雖是臺府首僚,但同樣也是中外府元老,而且與大冢宰宇文泰還是兒女親家,之前眾人議論紛紛,他都沒有發聲表態。

此時聽到李泰的問話,長孫儉站起身來作拜於李泰案前,口中沉聲說道:「諸君在事所見都精深透徹,卑職亦無高見可以優出群眾。大王既問,卑職不敢不言。近年來大冢宰行事的確是偏離大體,有失往年之公正周全。

譬如舊年對大王屢有提拔啟發、重任相加,人皆稱此識人之明!正因有此前事,如今即便時乖命蹇,亦可不失託付之人。王之所赴,義之所趨。王之所在,義之所在!」

聽到長孫儉這一回答,李泰便也暗歎一聲。宇文泰讓梁睿前來襄陽求援,可不僅僅是讓自己過去救場,同樣也是為其家族謀求一個更好的處境。

他如果不去河洛,不只是辜負過往一路提拔栽培的恩義,更是罔顧眾多關中子弟們的安危,對於來日入主關中都是非常不利的。

可如果去了,就得承認是從宇文泰手中接過執掌朝綱的大權,所以在對後續霸府人事和宇文泰家人們的處理上,就必須得更加溫和。

李泰對此倒也並不反感,而且說老實話,如果沒有宇文泰的栽培提拔,他也很難在西魏時局中脫穎而出。就算近年是生出了一些矛盾齟齬,但是對於宇文泰的恩

義他也一直記在心中。

可問題是,現在的宇文泰還能不能主持大局?自己前往河洛之後,能不能順利的接過權柄?據梁睿所言,宇文泰派他來的時候,甚至還要讓李遠在場,這就說明宇文泰的狀態堪憂,隨時都有可能被身旁近人挾持其意願、篡改其安排。

所以李泰也要做出兩手準備,河洛當然是要救,而且必須得他自己親自前往,正如長孫儉所言,王之所在、義之所在。但關中局面也不能忽略掉,同樣也得派人前往,哪怕暫時並不掌握關中權柄,也必須彰顯出自己的存在!

在將群眾意見匯總一番之後,李泰便下令高樂率領梁睿、若干鳳等率領五千精騎先發,匯同郭賢、李人傑等,先行奔赴伊闕,確保三鴉道暢通無阻。

同時又以他的堂兄、荊州總管李裒率領五千人馬進據武關,連同梁州總管崔猷、洛州刺史泉仲遵等,在不與渭南侯莫陳崇發生衝突的前提下,暫將勢力闊進到關中南部。

李泰自己則親率兩萬大軍,連同一直在西山養病的於謹,一起沿三鴉道奔赴河洛以作救援。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最強錦衣

最強錦衣

櫻花淺笑
顧北言手持御賜金牌,遊走在朝堂與江湖之間。他不僅要面對複雜的案件,還要應對各種朝堂鬥爭和人心險惡。 且看他是如何深入挖掘和解決這一系列錯綜複雜的懸疑案件吧!
歷史 連載 4萬字
哼!我就是太子前夫的若水一瓢

哼!我就是太子前夫的若水一瓢

為你去浪
華國三零世紀植物系異能者韓月欣,雨天種地不幸遭雷擊英年魂穿古代! 一穿來她被和離送回孃家了,前夫陸安北參軍估計就是肉包子打狗,韓月欣回家就買了荒山做了地主,她帶領自己的窮縣令老爹和幾個哥哥,一下子發達了,她種的糧食多的直接救了這個國家! 韓月欣成了有錢有地有娃的人生贏家了,雖然帶著兩個拖油瓶,但她想找如意郎君估計不成問題吧? 結果尷尬了,肉包子前夫陸安北迴來了,還搖身一變成了當今太子楚安北了! \
歷史 連載 2萬字
我的師弟腦子有病

我的師弟腦子有病

貓貓調查員
【每天晚上00:00更新,其他時間是捉蟲哦*^-^*】 【推推預收《偶像失格之後》,戳專欄可見】 崑崙山大師姐,於夢中見大門三百扇,推開門,扇扇門後皆桃花。 夢醒後解卦,卦文曰:春光好,宜下江南,化情劫。 大師姐恍然大悟,提著她的劍,下山捅未來物件去了。 * 崑崙山二師兄有個秘密。 他是穿越的——他知道自己穿到了一本熱血修真少年漫裡,因為他是這本漫畫中大師姐周扶光的毒唯粉。 二師兄:我大師姐是神!
歷史 連載 8萬字
寡婦種田:戰神相公死而復生?

寡婦種田:戰神相公死而復生?

愛吃三華李的貓
(架空朝代?空間?穿越?雙潔?女強?種田)一朝穿越古代,蘇青秋髮現自己竟然穿成了個死了丈夫的寡婦,這也就算了,還附帶了兩個小累贅。 \n睜眼就被孃家聯合婆家要把她送去給一個可以當她爺爺的地主做小妾? \n做小妾是不可能做小妾的,是單身不香嗎?\n她怎麼說也是21世紀的特種兵王,還有空間靈泉在手。 \n說她又窮又懶還邋遢的,她搖身一變,成了朝陽國皇商。\n說她鄉下土妞,無半點美貌與智慧的,她搖身一變
歷史 完結 3萬字
我在秦朝當神棍

我在秦朝當神棍

人酥
“捷報,捷報。齊王建不戰而降。六國滅,四海一!”報信的小卒騎著快馬,高喊著穿過了半個咸陽。 李水坐在丹房裡面,欲哭無淚。 “秦始皇統一中國了啊,距離焚書坑儒不遠了。”
歷史 連載 39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