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簡烜為皇帝父親剖析美利堅戰爭重要性,是希望他能夠意識到未來的可能存在的危機。

然後在內政和外交上有所準備,規避和遏制可能出現的種種風險。

而不是準備趁機在這場戰爭中獲取利益。

利用國際戰爭獲利的思路本身是沒問題的,朱簡烜自己也是非常贊成這種做法的。

但是動手之前也要看看自己的情況啊。

在朱簡烜看來,現在大明國內正醞釀著一場前所未有的鉅變。

這個時候瞎折騰,不但可能海外的利益撈不著,還會把自己小命都給搭進去。

朱簡烜在翻閱官方歷史記載和文獻的同時,也在用前世的知識分析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化。

還透過父親安排給自己讀書的僕人,指導自己讀書寫字的老師,以及父親帶給自己的各種檔案,瞭解現在朝廷和民間的具體情況。

朱簡烜有現代成熟的社會矛盾分析方法,自認為比皇帝老爹更瞭解大明現在的情況。

大明現在當然是不缺錢的。

現在的明、清、順三國之中,軍隊戰鬥力最強的也許不是大明,但是最富裕的毫無疑問是大明。

大明的核心是江南地區,本來就是神洲最富裕的地方,在明末亂世之中也沒有遭到嚴重破壞。

崇禎在軍事和科技上雖然毫無建樹,但在商業上卻是稍微有點作為的。

可能為了他自己生活方便,也可能是單純為了賺錢,他把一些現代社會人盡皆知的做法搬了出來。

主動保持跟歐洲各國的交流,把東西廠變成了FBI和CIA,還納了幾個歐洲女人進宮。

頒佈了近代化的專利法,設立國家科學院和工程院,制定了工匠品級制度。

這也許只是根據經驗照貓畫虎,但是卻客觀上提高了工匠地位,促進了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他可能是嫌繁體字看著費勁,要求朝廷日常工作使用“標準漢字”,也就是前世俗稱的簡體字。

也許是因為他表現的非常喜歡手工業,所以有官員把他用的簡化字稱為“工書”。

還說古有隸書,化圓為方,今有工書,簡便書寫,都是文教盛事。

他顯然不喜歡四書五經,所以科舉內容也改成了文藝、數學、博物三大類。

他嫌棄原有的科舉模式太複雜,八股文看著難受,就改成了類似高考和公考的模式。

還推廣了更加方便攜帶和書寫的硬筆,官方文書可以用硬筆書寫。

他逐步放開了海禁,在所有港口設立海關收稅,還允許歐洲商人直接來大明本土貿易。

崇禎朝這些不成體系的改革,進一步推動了江南工商業的發展。

配上產量更大的茶葉、絲綢、瓷器這些神洲特產,不斷收割歐洲貴族在全世界掠奪的財富。

全世界的白銀都在嘩嘩的往大明流淌。

這讓現在只有半壁江山的大明,成為了全世界最為富裕的國家。

而且還是拉開了其他國家和地區一大截的富裕。

其中最富的是中央朝廷直轄地區。

但是富裕不代表穩定。

大明在南遷後大開歷史的倒車,大規模恢復了最為傳統的分封制度。

這直接讓大明內部變成了一盤散沙。

崇禎皇帝和後世的皇帝,在局勢穩定下來之後,可能也考慮過撤藩的方案。

但是權力和土地分出去容易,想要收回來可就千難萬難了。

實質性的撤藩,基本上都要透過戰爭來實現,最起碼會造成地方上的局勢衝突。

而當時天下三分,明、清、順三國之間沒有簽訂停戰的盟約,三方都在警惕的尋找對方的漏洞。

大明朝廷如果發動對內的統一戰爭,清國肯定會趁機南下進攻淮南地區。

清國也明白,一旦大明整合了內部,他就有危險了。

所以只要大明有削藩的傾向,他就會進攻兵,成敗都無所謂。

同時也會聯絡大明的地方封建貴族。

大明內部的剛形成的封建貴族,也都反對朝廷大規模北伐,甚至會半公開的拖後腿。

因為他們覺得,朝廷萬一北伐成功,滅了清國,徹底沒有了後顧之憂,多半要回過頭來全面削藩了。

也不允許朝廷與清廷正式媾和,為此有人主動製造邊境衝突。

因為他們同樣覺得,朝廷與清國議和,暫時穩住了後方,就可能騰出部分力量,逐步削減藩國了。

崇禎皇帝能力有限,精神上安於現狀,後世皇帝威望不足,都無力改變局勢。

同時正統皇室仍然存在,皇帝直轄的土地仍然是最多最富的,中央朝廷也仍然是最強的勢力。

崇禎雖然擺爛,他的工商業改革雖然不成體系,但終究是順應了歷史潮流,激發了工商業群體的力量。

大明中央朝廷的經濟制度,明顯比地方割據地區更優秀。

朝廷的軍餉更充足,軍隊作戰能力相對更高。

再加上還有順國和清國這兩個外部的威脅,所以地方封建貴族也沒有造反的膽量和動力。

所以這個散裝大明就這樣湊合著維持了下來。

大明對中南半島和南洋的開發,也是皇帝代表朝廷和封建貴族合作完成的。

最後得到的絕大部分土地,也是皇帝和封建貴族討論著分配的。

本來應該歸屬於朝廷的部分,也沒有全部劃歸朝廷直轄。

而是將很大一大部分繼續封給了後來的皇室子弟。

封建貴族極力鼓動皇室在新拓之地繼續分封,推動分封制度成為大明的新傳統。

這是為了避免中央朝廷集中掌控更多的土地和人口,進而有力量削藩。

現在大明內部的封地邊界,縱橫交錯,互相巢狀,犬牙差互,看上去神似同時代的神聖羅馬帝國。

大明國內這種極端分裂的局勢,也是三國割據能夠持續存在的重要原因。

但是這種局勢顯然是無法永遠維持下去。

因為大明的社會結構已經變了,已經不是傳統的東方古典帝國了。

崇禎皇帝重建了南明朝廷,並且在南京主政四十餘年,把鼓勵工商業變成了新大明的基本國策。

後世的大明皇帝雖然沒有崇禎皇帝的認識,在思維和政策上多少有些開倒車的傾向。

但是崇禎新制已經持續了四十年,已經形成的新的既得利益者群體,新制本身已經變成了既定事實。

就算是殺幾個利益相悖的激進派大臣,也已經無法扭轉大明工商業的全面發展,工匠和商人的社會地位全面提升的大趨勢了。

大明的這種狀態已經維持了一百二十多年。

按照前世的歷史學上的習慣性說法,此時的大明中央朝廷直轄地區內的工商業高度發達,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廠遍地都是。

城市人口很可能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三十了。

男性識字率超過七成,女性識字率也超過三成,總識字率超過五成。

尤其是主要的大城市中,總識字率可能超過七成,男性更是基本都能看懂簡單的告示。

大明的工匠和商人群體,包括前世歷史教科書上經常提到的工人、知識分子、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群體的規模,此時已經非常龐大了。

工匠和商人的絕對數量和規模當然還比不上地主和農民。

但是地主和農民分散在全國各地的鄉村,而工匠和商人群體絕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市中。

城市又是現在的大明社會的核心。

工商業群體已經有能力透過控制城市來主導社會秩序了。

但是,此時的大明在地方上實行分封制,非常接近前世歷史學概念上的“封建制度”。

中央朝廷也有很多鼓吹壓制工商業的守舊地主和學者。

在整個社會和朝廷上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群體,仍然是傳統的土地貴族和士大夫群體。

崇禎雖然提高了工商業群體的社會地位,但是沒有能力削弱傳統貴族群體,崇禎自己也是傳統貴族的代表。

按照基本的政治邏輯,社會制度要適應經濟基礎,否則就會產生嚴重的社會矛盾。

本來應該成為社會主體的群體如果長期被壓迫,關鍵是無法透過合法的手段獲得應有的地位,就有可能會透過暴力手段奪取自己應得的地位。

也就是武裝革命。

朱簡烜就算是不去做直接的社會調研,也能根據前世學習到的歷史和政治知識判斷:

大明商人和工匠群體,對地方封建領主、土地貴族、保守官員的態度,肯定是深惡痛絕的。

分封制導致不同地區的法律不同,稅率不同,稅收制度千奇百怪,嚴重影響商業交易。

關鍵是,宛如土皇帝的封建領主,多半不會嚴格遵守自己定的法律,會利用特權強行掠奪商人的資產。

貴族和官僚利用政治特權和鉅額的社會財富,在市場競爭中隨意壓制普通商人。

大量的工匠和商人不得不依附於傳統貴族和官員才能生存。

如果純粹商人和工匠們能夠找到機會的話,應該是很樂意把這些人全殺了的。

這種矛盾已經普遍存在於當今的大明社會上。

只是崇禎皇帝留下的鼓勵工商業政策影響還在,工匠和商人已經有了與農民平等的地位。

大明還能夠透過高附加值的瓷器、絲綢、茶葉去剪歐洲人的羊毛。

普通工匠和商人也能稍微分到部分利潤,他們還沒有被逼到必須造反才能活的境地。

所以現在整個大明現社會狀態,還能夠暫時維持相對的穩定。

但是現在大明皇帝準備插手美利堅戰爭。

打仗是要花錢的。

別說大明皇帝想不開,準備在美利堅戰爭中大打出手,花掉了大把的銀子,再作死加稅了。

就算是大明不去插手美利堅戰爭,這場戰爭也肯定會影響大明。

因為美利堅獨立戰爭不只是美利堅的戰爭,而是一場在全球範圍進行的反英戰爭。

英國在歐陸的百年宿敵法國,被英國奪取海洋霸權的西班牙和荷蘭,聯合起來給英國人上強度。

在原有歷史上,法國、美國、西班牙、荷蘭四國直接對英國宣戰。

他們首先派兵在美利堅本土跟英國軍隊直接作戰,還在全球範圍內打擊英國的貿易線。

俄國、丹麥、瑞典等國宣佈武裝中立,雖然不直接與英國直接作戰,但與英國的敵人保持貿易往來。

英國人肯定不能白白捱打,肯定會對等反擊敵人的貿易路線。

現在全世界最重要的貿易路線,都在大明與歐美各國之間,英、法、西三國是大明最重要的貿易物件。

三國打起來,肯定影響與大明的貿易。

大明現在的社會穩定,高度依賴對外貿易的利潤,所以根本沒辦法置身事外。

就算是熬過了美利堅戰爭,前面還有另外一個坎。

說起來也是很巧,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後的那幾年,恰好是歷史上一個特殊的太陽活動週期。

當時的中國、日本、法國、愛爾蘭等地同時爆發了持續五年的水旱災害。

歷史上的法國就是遭遇了這樣一連串打擊的倒黴蛋。

法國在七年戰爭中慘敗,在美利堅獨立戰爭中大出血,戰後幾年又是自然災害接連不斷。

窮瘋了的路易十六回準備向市民增稅,本來就生活異常艱難的市民無法忍受,最終爆發了法國大革命。

再加上路易十六自己一系列的錯誤操作,最終讓他被憤怒的市民推上了斷頭臺。

這個摸不著腦袋的路易十六就是大明皇帝的前車之鑑。

甚至大明的情況會更加惡劣。

大明比法國更加依賴全球範圍的奢侈品貿易。

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還引發了拉美地區的獨立浪潮。

拉美地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白銀產地,這些白銀有是大明貴金屬貨幣的原材料。

白銀是大明現在的商業社會維持運轉的潤滑劑。

拉美獨立戰爭的二十年間,美洲的白銀生產會基本停滯,大明的白銀流入肯定會斷崖式下滑。

這在原有的歷史上就引發了大清的銀荒。

歷史上的大清是個農業時代的封建國家,銀荒直接導致的社會影響還不算是特別猛烈。

此時的大明社會高度商業化,高度依賴於貴金屬貨幣和對外貿易。

錢荒意味著大規模的通貨緊縮,工人收入銳減。

拉美地區獨立之後,大明的重要客戶西班牙就廢了,沒有美洲的白銀來大明消費了。

獨立後的拉美地區自己的白銀生產恢復也需要時間。

歷史上的這個時期,大清的白銀竟然是淨流出的。

所以,從美國獨立戰爭開始,未來的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面,麻煩事兒是一件接著一件的。

就算是有自己的預判,小心翼翼的應對,都未必能夠處理妥當。

如果完全放任自流的話,那就可能要在黃泉路上和路易十六肩並肩了。

都說法國是革命老區,但是神洲兩千多年前就有國人暴動。

如果不是周厲王父子跑得快,當場就給打死了。

一旦類似於法國大革命的大明革命爆發爆發起來,朱簡烜作為老皇帝的小兒子或者新皇帝的親弟弟,肯定是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

所以不到五歲的朱簡烜就忍不住開始擔心自己的命運了。

自己這個皇帝老爹完全意識不到這些,關鍵是他還不把自己的勸諫和提醒放在心上。

朱簡烜真的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

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

猛吃八大碗
太宰楊川與女帝燕無垢相識於微末,楊川助燕無垢登基並穩固朝堂,然隨著楊川威望日盛,女帝對其漸生猜忌。 女帝藉由官員彈劾之際,貶黜楊川,並欲要廢除楊川修為。系統降臨,楊川自廢修為離宮,從此與女帝一刀兩斷。 而就在楊川離宮後,身邊丫鬟展露出真實身份。她,竟然是齊國女帝!
歷史 連載 2萬字
學渣被逼考科舉

學渣被逼考科舉

映在月光裡
新文《典妻開局,君臨天下!》,預收《讀書不為考科舉》,文案在下面,求收藏。 本文文案如下: 富二代學渣程子安坐等繼承家產的時候,卻穿成了七歲小屁孩。 所幸家有幾十畝良田,父親程箴是才貌雙全的舉人,吃穿不不愁。 作為獨子的程子安:“讀書是不可能讀書的,當個快樂的學渣,繼續紈絝人生。” 誰料程箴不幸出事,斷了程子安躺平之路。 眾人:“沒了程箴,就憑著愚鈍無知的程子安,程家徹底完了。” 被程箴拿著棍棒威
歷史 完結 8萬字
穿唐後,導師和我面面相覷

穿唐後,導師和我面面相覷

金玉滿庭
李長安:關於我的畢業答辯是《在導師們的指導下成為千古一帝》這回事。 李長安正跟著導師參加社群活動,眼前忽然一黑就來到了唐朝。 好訊息:是開元盛世,她還是唐玄宗的女兒 壞訊息:也快到安史之亂了,她爹討厭她到了不給她公主封號還讓她做道士的地步 壽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孕九月而育,帝惡之,詔衣羽人服。代宗以廣平王入謁,帝字呼主曰:"蟲娘,汝後可與名王在靈州請封。"——《新唐書》 她決定向
歷史 連載 1萬字
懷了劍修崽後跑路了

懷了劍修崽後跑路了

沉雲香
衛雲芷穿書了。 在書中,一位清冷劍修被狐妖反覆採補,等到七七四十九日後,秘境被開啟,清冷劍修原地黑化,把狐妖化為肉沫並且遁出秘境,成為了屠戮一城、魔焰滔天的魔尊。 衛雲芷發現自己現在就穿成了這隻狐妖,那位清冷劍修正被鎖鏈禁錮,等待她的採補。 她不敢採補劍修,更不想變成肉沫, 她努力和反派大佬搞好關係,甚至給他劇透讓他別黑化。 在小黑屋裡,他們兩人處著處著就處成了雙修關係,而雙修這事大概是爽過頭,色
歷史 連載 5萬字
季漢中興英烈傳

季漢中興英烈傳

蓋世英豪呂奉先
後人本著尊劉貶曹抑吳之宗旨,創作出各種版本之反三國小說。猶共以清朝周大荒之《反三國演義》膾炙人口。 本人每想演繹蜀漢中興之小說,卻因種種原因,半途而廢。今心血來潮,欲重新動筆,假以時日,完成《季漢中興英烈傳》。 小說雖有悖於正史,諸君請莫較真,茶餘飯後,聊博一笑
歷史 連載 0萬字
家父漢武,子不類父?

家父漢武,子不類父?

木屋城堡
細數歷代帝王,要論哪幾位雄才大略,無非便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 然而。這幾位站一塊,都湊不齊一個原裝的儲君。自盡的扶蘇、流放的承乾、早亡的朱標,以及,冤死的……不。 劉據已經決定,不再和這幾位做難兄難弟,他要順利接過老爹的班!方法也很簡單。 第一步,對霍去病說:“表兄,多注意健康,身體才是最大的本錢!”第二步,對衛青說:“舅舅也要注重養生之道,四十不惑才到哪兒,您還要長命百歲呢!”然後
歷史 連載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