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東漢時期,因紙張、印刷術未普及,相應的經學故事難被世人所知。

張遼雖出身於邊疆豪強家庭,但因從小處於戰亂衝突,格外著重重武。經學或許有接觸,但更多是粗知。

張虞整理話語,說道:“春秋之時,魯國有法,魯人為奴妾於外,有人能贖之者,國賜錢帛於下。子貢贖魯人而歸,國欲賜錢糧於子貢,然子貢不取其金。”

“子聞此事,問責子貢,言子貢不受錢,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其因為何?乃子貢不受金,後人必將以受金為恥矣!”

張虞語氣微沉,勸道:“君冒兵戈之險,赴水火之間,如不得重賞,往後如有人失馬,安有壯士隨行相助?今君願行子貢之所為,然望文遠念及諸子,體諒虞之誠意,收下此禮!”

子貢贖人而不受國家賞賜之事,從道德層面上看,損己而利人,看似非常高尚。但實際卻因子貢不受賞賜,變向破壞了這項贖買制度。

魯國在制定贖人制度時,本意是想從利益層面驅動,讓魯人因利而贖買國人歸國。但子貢不受賞賜,實際是在用道德去摧毀基於利益而設計的制度。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像子貢那麼有錢,更不像子貢有那麼高的道德。在這件事後,子貢在眾人的傳頌下會成為新的標杆,但對後來人而言,因付出的經濟成本太高,將會勸退一些因利而贖人的魯人。

今張虞用子貢贖人之事,先為張遼抬了下高帽,表明其非貪財之人,而後利用大義規勸,給予臺階與體面,為張遼尋得收下厚禮的理由。

一番言語下來,張遼心裡有種說不出感覺,似乎他不收下馬匹,將有罪於世人。不過張遼非愚笨之人,他自是明白這是張虞讓他收禮所尋的藉口。

若說之前的膽識過人、箭術精湛算是張遼對張虞的初有印象,那麼雙方深入接觸下來,張虞豪邁大方的性格,如沐春風待人,則是張遼對其深層次的感覺。

張遼猶豫少許,念及張虞不似作偽的表情,以及有意交好的念頭,說道:“遼功薄德淺,不敢受六馬之禮。今思兄之所言,遼分四馬足矣!”

張虞拍著張遼的肩膀,豪氣說道:“我朔方良家子不拘此小節,今日奪回駿馬雖喜,但我更喜結交文遠!”

前世創業,有貴人曾指點張虞,言人偏好佔便宜,故而有時候不吃虧成不了事。

張虞得遇貴人指點,其言有時不吃虧成不了事。今欲想讓張遼親和自己,張虞需要吃點虧。畢竟吃一時之虧,才有後續長久之利。

當然了,張虞從情感上也欣賞張遼,若無張遼冒險相助,奪回馬匹恐會更難上一些。

“以水代酒,請!”

“請!”

二人相視而笑,共舉水囊而飲。

休息片刻之後,張虞、張遼二人帶著十匹駿馬,以及一名胡人得興而歸。

行走了約半里路,便遇見來尋張虞行蹤的張楊、酈素衣等十名騎士。

“兄長!”

見到張虞行蹤,酈素衣甚是雀躍,揚鞭招手,催馬行至其跟前。

湊近之後,酈素衣用馬鞭指著之前被奪回去的駿馬,驚訝問道:“馬回來了?”

張虞故意逗弄酈素衣,笑道:“胡女見為兄俊秀,心生愛慕,故送還馬匹與我。”

酈素衣朝張虞皺了下鼻子,說道:“盡在耍我,定是偷偷把馬搶回來了!”

張楊徐按韁繩上前,笑道:“濟安果有膽略,竟敢單騎追擊,奪回所盜之馬,看來我與素衣倒是白走一趟。”

說著,張楊打量張虞上下,關切問道:“可有受傷?”

“未有!”

張虞將張遼引薦與叔父張楊,笑道:“叔父,此為張君文遠,雁門郡吏。今能奪回所盜之馬,皆賴文遠指引道路,鼎力相助。”

“有勞文遠相助!”

見到長輩,張遼態度謙虛,說道:“舉手之勞,不敢言有大功。”

張楊持鞭拱手,笑道:“今天色已晚,文遠不如先至參合堡歇腳,容張氏盡主賓之誼。”

“這~”

張遼有些不好意思,看了眼張虞。

“附近少有漢人居住,文遠可先至寒舍暫歇一晚。”張虞說道。

“多謝張君了,容遼叨嘮一夜。”張遼道。

雙方人馬匯合,眾人同朝著參合堡而去。

不過張虞身側因有了酈素衣,耳邊頓時熱鬧起來。張遼本與張虞多聊聊,但見酈素衣一副不開心的樣子,識趣地離開。

酈素衣神情冷淡,說道:“兄長好本事,先是誆騙自家妹妹回去,自己卻行那英雄之事,殺胡奪馬好生威風。”

張虞不想惹表妹惱怒,解釋說道:“形勢不同,我追擊時偶遇文遠,彼時胡寇疲憊,故殺胡奪馬。如若胡人有備,我豈敢莽撞,自當等候妹子。”

突襲胡人非張虞本意,不過是隨著事態發展,見有殺胡取勝機會,這才與張遼齊力動手。

酈素衣白了眼張虞,隨後惡狠狠說道:“下次若再莽撞,小心阿孃教訓你!”

酈素衣口中阿孃非是別人,正是撫養張虞長大的舅媽。其本是南匈奴貴女,脾氣兇著狠,連張冀都畏懼幾分。小時候張虞調皮玩鬧,經常挨舅媽揍。

見酈素衣抬出舅媽,張虞語氣頓時弱了許多,無奈說道:“莫要告訴妗母,下次為兄必會謹慎。”

“知錯就好!”

見張虞識趣,酈素衣隨之消停下來,從袋裡取出兩面胡餅扔過去,說道:“給,別吃獨食!”

“嘿嘿!”

張虞接住胡餅,笑道:“好素衣!”

“文遠!”

張虞將胡餅丟給張遼,說道:“離塢堡尚有些距離,先墊墊肚子!”

“多謝濟安兄!”

張虞與張遼並肩而行,二人因有交情,聊著朔上近況。

張遼微嘆了口氣,神情略有些憂慮。

“自六年前兵敗以來,破鮮卑中郎將名亡實存,度遼將軍不屯美稷。邊郡依靠邊人守塞,勉強頑抗鮮卑,故先是雲中縮邊,而後五原受圍,朝廷若不恢復舊制,不知今後會如何?”

東漢守備河套諸郡有相對成熟的軍事防禦體系,大體以度遼將軍所管兵馬為主,郡兵、南匈奴胡騎以及護匈奴中郎將營兵為輔,形成多方位的邊塞防備體系。

可惜隨著六年前三萬大軍出塞覆沒,南匈奴王庭南遷至離石,東漢在河套的軍事防禦體系幾近瓦解。

與此同時,隨著中央財政入不敷出,河套連線關中的上郡道路漸漸阻塞,東漢在河套地區的控制力變弱許多,僅能依靠邊人守朔土。

張虞按鞭而行,說道:“以當下形勢,雒陽諸公往後多半無瑕顧及朔上諸郡。以今之形勢,還需我幷州人自強,或能得一時之安。”

指望衰弱的東漢朝廷向河套投送軍事力量,實在是難為東漢朝廷了。當下想邊塞和平,還需靠幷州人。

“兄有何見解?”張遼看向張虞,問道。

張虞沉吟少許,說道:“自和連亡後,鮮卑始有動盪之象。今如能抓住時機,行恩威並施之法,或能令邊塞暫安,且觀張使君如何規劃。”

漢末到三國之間的歷史實在太糙,除了瞭解大方向外,張虞根本不知道其中具體事件的細節,更別說三國時期提之甚少的鮮卑。

話雖如此,但以張虞對遊牧民族的瞭解,他隱約感覺鮮卑內部的政治分裂可以被利用。但具體如何操作,則非白張虞所能做主,還需看幷州刺史張懿有何計劃。

幷州刺史張懿可算作能吏,父親張翼對他的評價不錯。其上位以來最大政績,除了依舊維持提拔幷州本土鄉人的政策外,還有深入邊郡,親自了解邊防。

張氏本為雲中郡豪強,原有塢堡不在參合口,但因張冀保民有功,又是邊郡上少有之老兵,特被張懿委任為別部司馬,改駐參合口。

別部司馬官職非東漢正規軍官職,屬於是非正規軍體系,其所統兵馬各隨時宜變化。

簡而言之,張氏因父親張冀之緣故,屬於是被東漢幷州政府收編的武裝。刺史張懿看重張冀的能力,特安置於燕京山中的肥沃河谷中。

類似張冀這般河套上的猛士,幷州政府收編不少,大大小小約有近十支,其中有耳熟能詳的呂布、魏續二部。

張遼思慮少許,透露訊息道:“聽郡中小吏傳言,鮮卑單于魁頭遣人入關,有意求置市津,不知真假如何。此事如若為真,倒是與兄所言相近。”

“時勢變化無常,未來之事難以分說。”望著天邊燦爛的夕陽,張虞惆悵而道。

他雖來自後世,但卻也把握不準幷州未來發展的局勢。

如他記憶不差,在袁紹統治幷州之初,朔人便已失去了他們的家鄉,在那動盪的年代,朔人四處流亡;曹操統一北方之時,河套諸郡更是已經消失,由鮮卑、雜胡等部盤踞。

西晉八王之亂,更是引發五胡亂華,不僅河套無漢人,整個北方更是被胡人所佔據。

他的到來,能改變什麼嗎?

或能,或不能!

但無論如何,張虞已立下壯志。大丈夫立於世間,若不能揚名後世,恩澤一方,豈不妄來世間一遭!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南唐烽火

南唐烽火

安仔
下載客戶端,檢視完整作品簡介。
歷史 連載 3萬字
書生兇猛

書生兇猛

陳小九
一覺醒來,陳錦年穿越古代,成為大乾皇朝中一介小小秀才。只可惜原主吃喝嫖賭,五毒俱全,人人喊打。 於是,陳錦年略施小計,做奸商,登朝堂,寒門書生,席捲天下。
歷史 連載 4萬字
漢旌

漢旌

老白汾對瓶吹
莫名其妙穿越到了漢末,遇上了剛剛起步的劉備?開著全圖視野,這還不逆天改命? 別鬧,談情說愛哪有建功立業來的痛快!曹操、袁紹、孫權、司馬懿你們好,我是揣著劇本來的!
歷史 連載 5萬字
寒門書生,開局忽悠個便宜小嬌妻

寒門書生,開局忽悠個便宜小嬌妻

暴躁的老齊
少年劉墨開局遭遇假招婿,用完即殺。震驚之餘,設下計謀,忽悠個絕美嬌妻,走上酒樓大掌櫃人生。 後結識皇子,從此勵志成為皇室御用商人,輔佐皇子成為天下之主。 “跟我玩套路?有得你爽!”
歷史 連載 70萬字
穿成乖軟夫郎的農家書生

穿成乖軟夫郎的農家書生

木風雨
預收主攻種田小甜餅《粟大夫家的鹹魚先生》《穿成“萬人嫌懶漢”》專欄戳戳~~ ========================= 本文文案如下: 一朝穿成福水村人人厭棄的謝家小傻子,謝見君睜眼瞧著眼前破敗不堪簌簌掉牆皮的破草屋,牆角處緊攥著衣角一大一小,瑟瑟發抖的小可憐,心頭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褲兜裡還窮得叮噹響,滿打滿算也就腦子還好使一點,為了能在這個時代站穩腳跟,也為了能養活
歷史 完結 3萬字
父皇,朕真不想登基啊!

父皇,朕真不想登基啊!

牙籤吃粉條
身為安全第九局的特工李滅,意外穿越到了大梁朝成為了九皇子。西北:九皇子,西北戰事頻發,你再不出手西北就要淪陷了! 眾皇子:九弟,別打了我們不爭了,什麼都是你的!皇帝:老九,父皇我太累了,這個皇位不行你來坐吧! 李滅:老子好不容易穿越了,讓我躺平當個廢物行不行?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