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俊愛湯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8章陰謀又起,巧渡難關

王考生陰冷的笑容讓林詩雅心中警鈴大作,但她面上不動聲色,只淡淡回了一句:“王公子過譽了。”說罷,便轉身離去,留下王考生一人站在原地,眼神陰鷙。

回到房間,林詩雅並未放鬆警惕。

她深知,王考生和張監考官之流不會善罷甘休。

她仔細檢查了房間的每個角落,確保沒有被安裝竊聽或監視的裝置。

夜深人靜,她挑燈夜讀,並非為了準備考試,而是研讀律法,尋找張監考官的錯漏之處。

她明白,在這場權力遊戲中,知識就是她最有力的武器。

接下來的幾天,考場的氣氛異常詭異。

考生們都察覺到了張監考官對林詩雅的敵意,紛紛猜測其中緣由。

周秀才幾次想靠近林詩雅,卻又畏懼於張監考官的權勢,最終只是遠遠地觀望,李考生則對林詩雅的處境充滿了好奇,他幾次試圖與林詩雅交談,但都被她巧妙地避開了。

林詩雅知道,在這個節骨眼上,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給她帶來麻煩。

一日,林詩雅正在房間裡溫習功課,突然一名僕役前來通報,說是張監考官要她去一趟考場。

林詩雅心中一緊,預感不妙。

她不動聲色地整理好衣冠,跟隨僕役來到了考場。

考場內,氣氛凝重。

張監考官和孫師爺坐在高堂之上,臉上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

周圍的考生們也都被召集了過來,一個個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了何事。

林詩雅環顧四周,發現只有李考生一人對她投來了關切的目光。

“林公子,”張監考官的聲音尖銳刺耳,“有人舉報你在鄉試中作弊,我們需要對你進行一次加試。”

此言一出,考場內頓時一片譁然。

考生們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林詩雅則心中冷笑

“加試的題目都在這裡,”孫師爺遞過來一張紙,“限時一個時辰,若是答不上來,就視為作弊。”

林詩雅接過試卷,只看了一眼,眉頭便緊緊皺了起來。

試卷上的題目刁鑽古怪,根本不是常規的科舉考試內容。

很顯然,這是張監考官和孫師爺精心準備的偏題、怪題,目的就是為了讓她出醜。

考場內的氣氛壓抑到了極點,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林詩雅身上。

張監考官和孫師爺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彷彿已經看到了林詩雅身敗名裂的下場。

林詩雅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她知道,此刻不能慌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

她緩緩展開試卷,目光落在第一道題目上,眼神逐漸變得堅定……

“這……”她突然出聲,語氣中帶著一絲疑惑,“這題目……”

林詩雅的目光從試卷上緩緩抬起,環視四周,嘴角勾起一抹淡然的笑容。

“這題目……似乎與科舉考試的內容不太相符吧?”

她不慌不忙,語氣平靜,卻擲地有聲,瞬間打破了考場內凝滯的空氣。

眾考生皆是一愣,原本屏息凝神的他們,此刻都不禁交頭接耳起來。

張監考官和孫師爺的臉色也微微一變,顯然沒料到林詩雅會如此從容應對。

“大膽!”孫師爺厲聲呵斥,“這是考官出的題,豈容你質疑!”

林詩雅不卑不亢,從容答道:“學生並非質疑,只是覺得這些題目過於偏頗,與聖賢之學相去甚遠,恐有失公允。”她說著,將試卷輕輕放在桌上,目光直視著張監考官,“學生斗膽請求,請大人重新出題,以示公平。”

張監考官臉色鐵青,他沒想到林詩雅竟敢當眾挑戰他的權威。

他正欲發作,卻見一旁的其他監考官紛紛點頭,表示贊同林詩雅的意見。

這些監考官雖然平日裡對張監考官的跋扈行徑頗有微詞,但礙於他的權勢,一直不敢直言。

如今見林詩雅如此勇敢,也紛紛站出來聲援。

張監考官騎虎難下,只得強壓怒火,命人重新出題。

新出的題目雖然難度不小,但總算迴歸了科舉考試的正軌。

林詩雅見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她提筆蘸墨,下筆如有神助,洋洋灑灑,一氣呵成。

一個時辰後,林詩雅將答卷呈上。

眾監考官閱卷之後,皆是讚歎不已,對林詩雅的才學和見識更是欽佩有加。

張監考官和孫師爺的臉色則陰沉得如同暴雨來臨前的烏雲,他們的陰謀再次失敗,反而襯托出林詩雅的才華橫溢。

考場內的氣氛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原本對林詩雅心存疑慮的考生們,此刻都對她充滿了敬佩之情。

李考生更是激動不已,看向林詩雅的目光中充滿了欽佩和好奇。

林詩雅從容地走下考場,感受著周圍投來的敬佩目光,心中充滿了自信。

她知道,這場考試,她贏了。

夜幕降臨,林詩雅房間的窗戶被輕輕叩響。

她警覺地開啟一條縫,看到李考生站在窗外,手裡拿著一疊紙。

“林公子,請小心王公子,”李考生壓低聲音說道,“他今日鬼鬼祟祟地去了你的房間。”

林詩雅心中一凜,接過李考生遞來的紙,正是她今日溫習的資料。

她快速翻閱,發現其中夾雜著幾張寫滿批註的紙條,內容看似是對文章的解讀,實則暗藏陷阱,引導人走向錯誤的理解。

王考生竟然如此卑鄙!

怒火在林詩雅胸中燃燒,但她很快冷靜下來。

王考生的小伎倆,豈能瞞過她?

她反而將計就計,根據這些誤導性的批註,反推出王考生真正的意圖,以及他所理解的錯誤之處。

第二日考試,林詩雅故意在答卷中“不經意地”展現出被王考生誤導的痕跡。

張監考官和孫師爺果然上鉤,認定林詩雅中了計,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交卷後,林詩雅當眾指出試卷中與王公子“探討”過的內容,並詳細解釋了其中的誤導性和陷阱。

她旁徵博引,侃侃而談,將王考生的陰謀詭計一一揭露,最後指著王考生,擲地有聲地說道:“王公子,你如此處心積慮地陷害他人,就不怕有損陰德嗎?”

王考生的臉色瞬間變得慘白,他沒想到林詩雅不僅沒有中計,反而將他的陰謀反過來利用,讓他當眾出醜。

周圍的考生們也紛紛指責王考生的卑劣行徑,看向林詩雅的目光充滿了敬佩。

張監考官和孫師爺的臉色也十分難看,他們原本想借此機會打壓林詩雅,沒想到反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林詩雅看著狼狽不堪的王考生,心中沒有絲毫得意,反而感到一絲悲哀。

她轉身離開考場,身後傳來李考生讚歎的聲音:“林公子真乃奇才!”

是夜,林詩雅的房間再次被叩響,這次,窗外站著的是……慕容復。

夜幕低垂,一輪明月高懸於空,為大地披上了一層銀色的輕紗。

林詩雅的房間再次被輕輕叩響,這次,窗外站著的是慕容復,一襲墨色長袍更襯得他身形挺拔,俊逸非凡。

“林公子,”慕容復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恭喜你再次化險為夷。”

林詩雅微微一笑,開啟窗子,請慕容復進來。

兩人相對而坐,慕容復將一個精緻的木盒放在桌上。

“這是我從宮中帶來的,或許對林公子有所幫助。”

林詩雅開啟木盒,裡面是一本古籍,書頁泛黃,散發著淡淡的墨香。

她翻開一看,竟是一本失傳已久的兵法孤本。

“這……”林詩雅驚訝地抬起頭,卻見慕容復只是神秘一笑,並未多言。

接下來的幾日,林詩雅潛心研讀這本兵法,從中汲取了不少智慧和謀略。

她將兵法中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使得文章更加深刻,更有見地。

鄉試結束,林詩雅不出意外地獲得了第一名,成為眾人口中的“解元”。

周圍的考生們對她充滿了敬佩,紛紛以她為榜樣,努力學習。

整個鄉試考場充滿了積極奮進的氛圍,這與之前的烏煙瘴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林詩雅收拾行囊,準備離開鄉試考場,踏上前往京城參加會試的旅程。

就在她即將跨出考場大門的那一刻,她不經意間回頭,卻看到張監考官站在人群中,正用一種陰狠的目光注視著她。

那眼神,如同毒蛇一般,讓人不寒而慄。

林詩雅心中一沉,一股不安的預感湧上心頭。

她不知道這個笑容背後是否預示著在京城會試時還會有更大的麻煩。

但她並沒有退縮,反而挺直了腰板,目光堅定地向前走去。

鄉試考場的大門在她身後緩緩關閉,彷彿一個階段的結束,也是新挑戰的開始。

就在這時,一個黑影閃過,停在了林詩雅面前。

來人一身黑衣,蒙著面,只露出一雙銳利的眼睛。

他遞給林詩雅一封信,低沉的聲音在她耳邊響起:“京城之行,危機四伏,小心……”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老鄉,你咋就混成了六星上將

老鄉,你咋就混成了六星上將

一點點樂
主角江浩穿越亮劍世界,他是李雲龍的小老鄉,建國前三顆星,建國後三顆星,而李雲龍才一顆星,這可把他氣得……\n孔捷: “我說老李,你有什麼不服氣的,有本事你也去刺殺崗村老賊呀,你老鄉立下的功勞比天還大……”\n李雲龍老老實實說道: “那是那是,旅長房間的蝗軍夜壺堆得都裝不下了,我可沒那個本事!”\n……
歷史 連載 2萬字
重生劉協,打造日不落大漢

重生劉協,打造日不落大漢

風簾翠幕
昏迷醒來,穿越成一代悲催皇帝漢獻帝,董卓火焚洛陽,挾帝西遷,袁紹、曹操、孫堅割據一方,群雄逐鹿,皆欲挾天子以令諸侯。 亂世之下,皇帝不過是玩物,但是現在他要掌握自己的人生!安車謀定天下計,帛書收歸老臣心! 收西域,並身毒,驅虎吞狼定中原;逐匈奴,破鮮卑,十年礪銳遂一統。 用堅船利炮,開啟歐羅巴的大門,發現新大陸,建立大漢殖民地,成就日不落大漢帝國!
歷史 連載 4萬字
鰥夫十六年

鰥夫十六年

傾頹流年
[wb@傾頹流年,有好玩的東西]追妻火葬場|破鏡重圓|狗血(拒絕一切寫作指導) 裴稚陵難產死於元光帝三年的初冬,到死也不過是個妃位。 她是他第一個女人。眼看他登基為帝以後,宮中不斷添了新人,裴稚陵莫可奈何。 她謹小慎微,賢良淑德,想著得不到他的人,得到皇后之位也不錯。 這是她僅存的念想,被元光帝淡眼瞥過,一語否定:“稚陵,你向來體貼朕,今日怎麼如此不懂事?” 只因她父兄滿門戰死,她的家族再不能做他
歷史 連載 2萬字
玉蛇引

玉蛇引

江楓愁眠
每晚八點更新 韶山有蛇,其名黃玉。 茯芍破殼以來,在韶山待了三千年。 她出不去山,沒有父母兄弟,只有一條老蛇作伴。 直到一日,一條美豔的墨蛇突然闖入結界,昏死在茯芍面前。 從未見過同類的茯芍驚為天人,每天圍著這條漂亮姐姐游來游去。 “姐姐,你真漂亮。” “姐姐,你吃肉還是吃素?” “姐姐,你每年春天是怎麼度過的?” 茯芍喜歡這條漂亮姐姐,漂亮姐姐也喜歡她。 她蛻了皮,把那張綴滿了顆顆黃玉的蛇皮送給
歷史 連載 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