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見繁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實上,沈落雁如此安排,也正是防止趙明淵對她起猜忌之心。
當初在李密麾下犯下的錯誤,沈落雁自然不會再犯。
畢竟,如今民間已經有隻知內閣而不知皇帝的傳聞了,她又怎會輕視。
車架順著天街一路向北,朝著皇宮而去。
掀開簾子,看著兩側護衛的兵士軍容整潔,身姿挺拔,軍容有度,趙明淵不禁暗自點了點頭。
嗯,看來兵練得還不錯。
當然,更遠的地方也聚集著不少看熱鬧的人群。
趙明淵見他們大都衣物整潔乾淨,不禁有些欣慰。
雖然知道洛陽乃是帝都所在,向來百姓富庶,不是其他地方可以相比的。
但至少百姓並非面黃肌瘦衣衫襤褸,眼神中更沒有對他恨之入骨的仇恨,這證明他做得還不算太差。
當然,趙明淵明白這還不夠,遠遠不夠!
不過,想要達到他心中的標準,卻必須先統一天下。
因此,進入皇宮之後,趙明淵沒有半點歇息,便立即舉行大朝會,召集文武百官上朝議政。
百官紛紛彙報了這一段時間的工作成績,趙明淵發現大明如今的形勢一片大好。
不久前南方數郡紛紛投降大明,如今更是自是已經由大明派人接管了秩序,不再同之前一樣只是一個名頭了。
而之前猶豫不定還沒有投降的“梁王”的沈法興以及自稱“楚王”的李子通,這兩大反王在宋缺的重兵威壓之下,也早已撐不住了。
佛門轉投大明,巴蜀兵不血刃地改旗易幟,更是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得知這個訊息後,雙方也紛紛向大明送來降書,只等趙明淵安排人去接管。
因此,除了鐵騎會任少名,江南之地已經連成一片,盡歸大明。
至於鐵騎會,倒並非他們是硬骨頭,而是因為任少名與趙明淵有殺父之仇,因此無心投降。
況且即便投降,有殺父之仇和胡人這兩重身份的影響,任少名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的。
因此,即便明知道處於劣勢,任少名也準備拼一拼。
只因他明白趙明淵的大敵在北方,絕不會用全力來對付他,最多隻會派一支偏師來對付他。
這種情況下,他倒也並非沒有一拼之力。
不過,此等小事趙明淵並沒有放在心上,對付胡人,自然由宋缺這個漢統主義者來處理。
既然任少名因在宋缺刀下逃生而知名,那最終喪生於宋缺的刀下,也算死得其所。
如今,能夠對大明造成威脅的勢力,也只有關中的李唐和北方竇建德的大夏了。
熟悉了一番大明的情況,瞭解清楚家底,趙明淵當即便決定出兵滅唐。
聽到趙明淵說出這個決定,一眾武將皆是摩拳擦掌地表示早就做好了準備,就等著趙明淵發話呢。
至於文臣,倒是有不同的意見。
他們的意見自然並非想要阻止趙明淵向外征伐。
畢竟,若趙明淵一統天下,那麼他們便是開國元勳了。說公侯萬代或許有些誇張,但富貴百年卻是不難。
因此,眼見收穫的季節即將來臨,他們又怎會阻止呢?
只不過,他們的分歧在於,有人認為,與其滅唐,不如先北上攻打竇建德的大夏。
李唐和竇建德看起來似乎兵力差距不大,甚至單比兵力,竇建德可能更勝一籌。
可是李唐佔據關中之地,易守難攻,更得關中門閥支援,攻伐難度卻不是竇建德的大夏可以相比的。
因此,不少人主張,不如先易後難,先北伐攻打竇建德,之後再西征李唐。
此言一出,當即便有不少人贊同。
畢竟,這一戰略的確有可行之處。
若是大明真的打敗了竇建德,那麼天下便只剩關中一隅之地,李唐又憑什麼抵抗佔據大半天下地盤,人力物力皆呈碾壓之勢的大明呢?
既然有人贊同,那麼自然也免不了有人出言反對。
“若是李唐趁我大明徵伐竇建德之時東出函谷關,攻打洛陽,又該如何應對?
屆時我大明腹背受敵,豈非危矣?”
立即便有人反駁,道:“那若是攻伐李唐,竇建德豈不也會趁機南下?”
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聽著眾人的議論,趙明淵也不禁深思。
事實上,隨著大明統一南方,實力進一步壯大,能夠對他造成威脅的勢力,也只剩下李唐和竇建德的大夏了。
即便李唐和竇建德關係並不好,可如今局勢所迫,雙方也會自然而然地達成默契,結為同盟,共抗強敵。
因此,無論大明攻打哪一方,他們都絕不會任由大明將他們逐次解決掉的。
只不過,拖後腿的事情是難免的,但是會為盟友出死力,倒也未必。
如今局勢算是三足鼎立,雙方聯盟來抵抗大明乃是大勢所趨的必然。但他們雙方自然並非鐵板一塊,必然各懷鬼胎,想讓對方同大明兩敗俱傷,好讓自己漁翁得利。
對第三方來說,雙方交戰的時間拖得越久越好。等到雙方疲憊不堪,或是大明顯露出勝利之勢,第三方才會真正地出手。
對趙明淵來說,自是恰好相反,這一仗打得越快越好。
首先,兩面開戰乃是大忌。
兩方一起打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主攻一方,另一方派兵駐守防備即可。
至於選擇攻打哪一方?
雖然眾人分析得也很有道理,其中利弊也在爭論之下逐漸清晰了起來,但趙明淵還是決定先打李唐。
雖說先易後難也是一種打法,可在趙明淵眼中,李唐對他的威脅遠不是竇建德可以相比的。
且不說李世民有天命加身,天策府名將雲集,單是秦國以關中之地橫掃六國這份地利,就讓趙明淵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李唐繼續發育下去。
因此,趙明淵最後一錘定音,決定先攻李唐,再滅竇建德。
見趙明淵主意已定,眾人終於不再爭執。
既然趙明淵執意要先打李唐,那就打唄!
畢竟在大多數人看來,雖然李唐獲得了關中門閥的支援,也確有地利,但是竇建德卻也不弱。
兩者差別不大,無論先打哪個,都是一場硬仗。
只不過,這些進言先打竇建德之人,確是真心實意為大明著想,還是在為李唐張目,那就不得而知了。
既然主意已定,先打李唐,那麼接下來便有得忙了。
想要打一場仗可不容易,可不是趙明淵上下嘴皮子一合,下令開戰,下面直接那麼簡單。
其中細節多不勝數,方方面面都需要詳細考慮,這也便是所謂的廟算。
俗話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想要滅唐,初步估計大明需要派遣精兵十萬。
而要保證這十萬精兵的後勤糧草,卻需要二十多萬的民夫運送。
單此一項,便要詳加考慮。
幸好,趙明淵佔據中原腹心之地,戶口殷實,糧草也不缺,還不算困難。
可是也要考慮,短時間抽調大量軍隊造成內部空虛所帶來的影響。
北方的竇建德會不會趁此南下呢?
這自然是要考慮的。
因此,北方重鎮需要一員大將前去駐守,防備竇建德。
甚至要保證,若是竇建德當真引兵來攻,能夠拖延一段時間,阻攔他南下。
對於這一點,趙明淵卻是直接任用李靖,由他率兵駐守北方。
當然,南方几郡剛剛歸降,自然也不能放鬆警惕,趙明淵準備就讓宋缺坐鎮。
至於攻打李唐,這決定天下歸屬的一戰,自然由他來御駕親征了。
一聲令下,各部門立即緊鑼密鼓地行動了起來。
雖然此次大朝會的情況趙明淵並未向外公佈,不過這麼大的動靜,自然瞞不過有心人。
即便是洛陽城的百姓,都察覺到局勢忽然緊張了起來,意識到可能是大戰來臨。
而作為碩果僅存的李唐和竇建德兩股大勢力,自然時刻關注著大明的動向。
因此,很快這一訊息便被雙方得知了。
當聽到大明接下準備西征李唐,竇建德不禁鬆了一口氣。
對他來說,這是再好不過的訊息了。
如今雖說三足鼎立,但竇建德卻明白,三者之中屬他面對的局勢最為惡劣。
南有大明,北有突厥,甚至西邊還同李唐接壤,可謂是處於四戰之地,腹背受敵,根本不敢全力向外征伐擴張。
如今,既然明唐即將開戰,那麼正好趁此機會大肆發展自己。
早就看北邊的高開道不順眼了,就打他吧!
也好讓明唐不要忌憚自己,放心地大戰,等他們雙方疲憊之時,再伺機而動。
至於李唐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臉色就有些難看了。
不過,幸好他們早就有此心理準備,更何況有函谷關天險以為依仗,倒也不慌。
得聞訊息,一邊派遣使者向四方求援,一邊招募士兵,修葺城牆。
李唐士兵枕戈待旦,時刻準備應對大明的入侵。
此番大朝會後,大明雖然一兵未發,但整個天下的氣氛卻因此乍然一變。
百姓雖不知道詳情,卻也明白大戰將起。
無論大明是攻唐還是攻夏,都將是影響整個天下格局的一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