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輿論發酵是需要時間的,一般而言除了某些爆炸性訊息——比如戰場大勝或者大敗之外,輿論鋪墊的時間越長,最後掀起的聲浪才會越大。因此,高務實在給四位掌櫃交代了下一階段的任務之後,立刻便又恢復了正常工作。

先說朝廷這邊。在高務實的授意下,戶部和兵部聯合做了個西征之戰的開支預期,把之前高務實大致表述的開支範圍進一步縮小到了一個相對更準確的數字區間,並很快上奏給了皇帝。

按照計算,戶部和兵部認為,原先為西征安排的三個波次共約十萬大軍的總兵力不能全部投入到明年年初的作戰當中,因為如果要這樣做,財政壓力會進一步加大。大到什麼程度呢?大概是需要和滇緬之戰一樣發行戰爭債券了。

即便朝廷願意發行戰爭債券,而且這一次的戰爭債券依舊能夠輕鬆順利的賣光,事情也並不意味著就能出現多大的轉機,因為這只是財力問題解決了,運力問題依舊沒法解決。具體來說,主要是駱駝不夠,而全部使用騾馬則完全不划算。

為什麼非得是駱駝?因為駱駝遠比騾馬能耐得住間歇性的缺水。在荒漠隔壁的西北地區,一旦稍微迷路或者遭遇天氣異常變化,就很可能無法趕到下一個可以補水的節點。此時駱駝因為駝峰的存在,它們是可以克服克服的。騾馬可不行,斷水時間稍微長一點,它們就會直接死亡,這樣一來途中的損耗就太大太大了。

然而駱駝不能憑空變出來。西征之前,高務實已經提前儲備了一些,結果把市面上能買的駱駝一掃而空,正式出征之後又把民間能蒐集到的駱駝全部有償徵用,甚至京華商社都把自己的駱駝主動提供給了西征軍。現在大明控制的地區基本上可以說是一駝難求。

說起來這也是沒法子的事,西北丟失都幾百年了,大明的控制區最遠也就到哈密衛,哈密衛丟了之後只剩下肅州以東,這能需要多少駱駝呢?沒有需求就不會有人養,這是個客觀現實,穿越者也只能乾瞪眼。

戶部和兵部一合計,最終給出的結論是:來年開春的西進作戰中,明軍主力只能出動不超過六萬人。至於六萬人如果不夠,那就得看土默特和鄂爾多斯部的實力與意願了。

不得不說,這一次高務實對戶部和兵部的表現頗為滿意,因為他們計算出來的這個可出動兵力與原歷史上左宗棠收復新疆最終出關的兵力非常接近。

當年左宗棠從蘭州移營肅州,準備發起進攻。此時清軍已有部分兵力駐守在哈密、巴里坤、古城、塔爾巴哈臺等戰略要地,與阿古柏軍相持。四月底,左宗棠命總理行營營務、湘軍統領劉錦棠率馬步25營分批入疆,經哈密前往巴里坤。至此清軍出關總兵力有80餘營,正是六、七萬人。

巧了,這次戶部和兵部最終算出來的可出戰兵力也是六萬。看來,在沒有水路和鐵路可以倚仗的情況下,中原王朝往西北出兵,恐怕最多也就這個數量級了。

當然,蒙古人不算在內。他們那個帶著母馬和羊群一起行動的“無後勤作戰”,明軍是完全學不了的,真學不了。

皇帝收到奏疏,顯然也有點緊張。他上午收的奏疏,還沒到中午就把高務實宣去西暖閣問詢了。問題不不復雜:六萬人夠不夠?

按照皇帝自己的看法,劉綎這六萬人如果是和察哈爾正面決戰,那應該是有把握的,但西北地域太廣,城池也不能說少,倘若每個地方留點兵,變成了攤大餅,最終能用來機動作戰的兵力恐怕就不太充裕了。而且,偏偏近幾日收到了幾封的新的戰報,更加加重了皇帝的這種擔憂。

這幾封戰報其實說的是同一件事:察哈爾蒙古軍前段時間偷襲明軍後勤運輸隊成功之後,似乎嚐到了甜頭,開始接連不斷打擊明軍後勤線。劉綎每次都出兵救援,但效果只能說差強人意——七次運輸隊遇襲,五次救援成功,一次搶救回來大概一半物資,還有一次只能說是去打掃戰場。

這其中,即便那五次成功的救援,實際上也不露臉——劉綎每次都是親率一個最精銳的騎兵協約五千騎兵去救,但對方的蒙古人只有兩三千,而且根本不和劉綎對戰。說好聽點那是察哈爾軍“望風披靡”,說難聽點就是人家學會了游擊戰,現在不跟明軍打決戰了,哪怕騎兵決戰他們都不打。

這就很麻煩了,意味著察哈爾人現在找到了應對明軍具裝騎兵真正有效的辦法——你不是正面決戰強嗎?那好,正面老子繞著走,退避三舍可以吧?可你有本事就讓明軍全軍都是“正面”,否則總有老子打得動的。

明軍當然不可能全軍都是“正面”,那些運輸隊如果全都要集中至少一個騎兵協來幫忙守護,戶部和兵部剛才算出來的開銷至少得上浮三成,這誰受得了?

正常思維下,面對這種情況只能考慮把運輸隊集中,然後派兵跟隨守護。然而事實上這也不可行,因為沿途的補水點水源有限,並不都能支撐大規模補給,這也是物理硬傷。先前大軍打過去可以,那是因為大軍隨軍帶著大量水源和補給,但是後續補給只能“細水長流”,否則問題又轉回去了——成本控制不住。包括劉綎每次救援只能帶一個騎兵協也是因此。

所以現在劉綎在哈密頭大如鬥,在寫給高務實的私信中自我調侃,說這是蒙古人看他麾下的騎兵編練不久,創造條件讓他好好練兵——他最近已經開始輪流帶不同的騎兵協出去救援和作戰了。用他的話來說,各個騎兵協近來“皆有所成”。

自嘲歸自嘲,高務實還是能看出劉綎的頭疼,而且他知道劉綎自己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明軍騎兵具裝化是高務實定下的策略,劉綎不可能擅自改動,而且也不能改,否則將來“明軍重騎為中軍,蒙軍輕騎為兩翼”的大戰略就要夭折了,這肯定不行。

明軍戰士不可能去和蒙古戰士比控馬,雙方有生活成長的天然差距在裡頭,所以明軍在騎兵上就必須具備比較優勢,那就是裝備和訓練。裝備、訓練要拉開差距,就只能往具裝上面靠,然後在戰鬥中側重於打決戰,而不是去搞騷擾作戰和追逃擴大戰果——後面這些工作交給土默特和鄂爾多斯兩部就好,人家才是專業對口。

面對皇帝的提問,高務實也只能安慰說等兩部蒙古騎兵大量到位就能解決。實際上此時額爾德木圖所部已經到了,但高務實捨不得讓他去幹這活兒。

這倒不是高務實心疼學生忘了國家利益,而是在蒙古兩部之中,實際上只有額爾德木圖才算是高務實真正放心的“嫡系”。他爹把漢那吉雖然是個鐵桿親明派大汗,但豐州灘汗庭到底還有其他首領,大汗也不能完全對他們的態度視而不見。

至於博碩克圖……這小子前科擺在那兒呢,現在不過是知道違逆不了大明,認清了現實才老實點,可心裡指不定想著什麼。總之,除非將來他證明了自己的“忠誠”,否則高務實一定會始終把苦活累活扔給他幹。

凡事都有後果,一部首領倒黴往往就是整個部落倒黴,高務實也只能希望博碩克圖能吸取教訓。就在這一念之間,高務實就已經給鄂爾多斯的“濟農本部”安排好了下階段的工作,至於切盡的兒子們,他們還是可以去撈點正面戰場的戰功。

聽完高務實的說明,朱翊鈞也只能接受,隨後問起了一些“不相干”的事。

“聽說你處置了幾名家丁?”

京華雖然有相對這個時代最完善的制度設計,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又不是什麼清水潭,該出的問題一樣會出,所以高務實一年要處置很多家丁。不過,皇帝此刻問的肯定不是什麼京華內部腐敗被抓的家丁,而是上次在吉大港的風波中被高務實處理的南疆將領。

高務實的回答很簡單:“有過不懲,亂之源也。”

皇帝沉默了一下,嘆道:“算了,你家的事你自己看著辦,朕其實……只是覺得沒什麼大不了。”他其實是想說當時自己提到這件事,本意只是表示即便事情發生在南疆最遠處,朕也是知道的,倒是真沒想到會造成這些後果。

南疆現在的規模確實不小,但在朱翊鈞眼中依舊不算什麼,要不然他當初也不會故意丟擲什麼“定南都護府”之類的說法來。按照他的想法,如果高務實最終所求不過是南邊那些蠻荒之地,那簡直再好不過了——給他就是,還能成全我們君臣佳話。

他有這種想法其實並不奇怪,中原天子對蠻夷之地一直都是這樣的心態:你們那破地方朕瞧不上,對你們最大的期許就是別鬧事,免得朕費心勞神。

當年錦衣衛都督劉守有曾拿高務實在南疆“積蓄實力,意圖不軌”進讒言,朱翊鈞就沒聽。一來是當年朱翊鈞根本不信高務實有什麼“意圖不軌”的動機,二來也是認為南疆不可能對大明真正形成顛覆性的威脅——可以造成麻煩,甚至麻煩不小,但顛覆絕不可能。

要說原因,中原王朝的天朝思想確實有很大佔比。中原王朝的外部威脅從來都來自於北方遊牧,什麼時候淪落到南方蠻子都能威脅中原王朝的生存了?在中原王朝的統治者心目中,南蠻頂多也就是給兩廣、雲南這些邊境省份造成一些小邊患,真到那個時候,就是小朋友不聽話,該打屁股嘍。

至於現在南疆又開始向天竺動武,在朱翊鈞看來反而是好事——你看朕判斷多準,南疆就算被務實一統,也只會往西去找別人的麻煩,怎麼可能對我大明有威脅?

至於“天竺”人會怎樣,那關我大明皇帝什麼事,朕又不取經。何況那經書看來也沒什麼用,聽說天竺人自己都不信佛呢。

——

感謝書友“御劍飛蓬重樓”、“o尚書令”的月票支援,謝謝!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上命昭唐

上命昭唐

控制變數法
唐王朝的宦官政治是不敢想象的。中唐以後,宦官總是分成兩派乃至更多,互相爭殺不休。 這是分權制度決定的,也是武人為亂不可信的國情影響的。但在控制皇帝、操縱軍政、打擊相權方面,宦官們保持著高度一致。 其權力甚至世襲罔替而繼承,形成了一個盤根錯節的集團。這讓唐朝宦官必須面對一個嚴重問題:失去政權則失去全部。 因此,在危難之際,宦官需要保證皇權得以延續,以延續家族的既得權利。 而統治者面對藩鎮割據、叛亂頻
歷史 連載 6萬字
帶著系統來大宋

帶著系統來大宋

浪子邊城
信仰系統的出現,蘇石來到了大宋,並在這裡開創了屬於他的波瀾壯闊的人生。 只要你能在後世看到的東西,只需要有足夠的信仰點數便都可以兌換出來,拿到宋朝,那會是怎麼樣的一番光景。 蘇石,外祖爺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光胤。 ......燭影斧聲之後的趙家後代一直被皇室高度警惕著。 他要怎麼樣排除萬難,立世於朝廷之上? 重文輕武的宋朝,對外軟弱,對內卻是強勢無比。蘇石要怎麼樣才能帶著宋人崛起,真正對外強硬起來,真
歷史 連載 289萬字
通房嬌妾

通房嬌妾

花銜月
入薛家為婢的第六年,瑩兒靠著一把如鶯似啼的妙嗓成了三爺的通房丫鬟。 彼時三爺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家族勢強,官途亨通,離尚主只有一步之遙。 他寵愛瑩兒就像寵愛豢養在雀籠裡的金絲雀一般,只把她當成個解悶的玩意兒。 誰曾想,這可有可無的玩意兒竟能靠著善解人意、柔順乖巧的性子一步步地走到他心中。 後來,三爺棄了駙馬之位,執意娶了個母家不顯的庶女進門做正妻。 旁人都贊他高風亮節、清正自傲,不願靠著女人的裙帶
歷史 連載 0萬字
大梁暴君:權臣造反?賞九族消消樂!

大梁暴君:權臣造反?賞九族消消樂!

賴總
【龍年最爽皇帝文!全程高能爽點密集】穿越到大梁帝國皇帝身上,開局權臣就要誅殺皇后! 葉凌表示雖然開局手握漢獻帝劇本,可他偏偏要做李世民!葉凌先保住皇后與權臣鬥智鬥勇,搞改革、開海禁、殺貪官,提升大粱國力。 女真、突厥、倭寇先後來犯?葉凌發明出加特林,表示來多少殺多少!
歷史 連載 2萬字
暗墮刀劍會夢到吐槽役審神者嗎

暗墮刀劍會夢到吐槽役審神者嗎

列文狐克
[觀前提醒]:我們在大量的日常裡發現了少量的主線。 當了二十多年普通人的我,在河邊被會說話的狐狸碰瓷了。 自稱狐之助的醜萌狐狸聲稱我身負靈力,簡直就是天命之子,一看就很適合擔任時之政府的刀劍審神者。 不是我說,這種詐騙手法只有小學生才會相信吧。 我:“薪資待遇如何?” 事實證明,熱情到詭異的HR背後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是天坑,很遺憾我不是那個百分之一。 狐之助一定是不小心才把暗墮刀劍審神者的字首落
歷史 連載 7萬字
執劍長安

執劍長安

雞腳芝士
機關算盡謀天下,鐵衣怒馬逆中原。自北蠻侵中原已過百餘年,天下之勢看似太平,實則暗流湧動。 而今群雄豪起,燦若繁星,諸國不免各有其志,自當奮勇爭先、逐鹿中原。 一日之勢,明久則暗,暗久則明。當今中原,新唐中興,志在重塑輝煌。 然北魏強盛,欲鷹揚千里而一統天下,此外,更有後韓、南楚、田齊等國伺機而動,亦有寒門、草堂、芸月閣等幫派參雜其中,關係縱橫交錯、錯綜複雜。 面對內憂外患,新唐當如何以對?
歷史 連載 1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