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門寺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明王朝開國之君是洪武皇帝,現在的皇帝是弘治,一百五十年間,曾經的皇帝有建文、永樂、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等六位皇帝。每位帝王,都有著屬於他的歷史,有得讓人由衷的敬佩,有的讓人深深思考......
【開國的老朱】
大明的開國皇帝老朱一定是個心細的人!
上至皇親國戚,中間百官群臣,下到黎民百姓,所有人的服裝配飾他都制定得規規矩矩,如有違禁,嚴懲不貸。
這僅僅是國朝最普通的例子,至於其他規定得更細。比如你爹是幹啥的,你也接著幹啥,你兒子也一樣。這也許就是戶籍吧,按說我是不能做錦衣衛的,因為我家報的是醫戶,世代只能以此為生。只是有了張公公,一切都變得簡單了。
據祖父說,老朱是個貧農的兒子,而且當過和尚,一個被逼外出討飯的和尚,只不過人家一路發跡,竟然成了大明的皇帝。
每個人來到世間,其實都有機會發跡,只不過是你能不能把握住!祖父總說項羽和劉邦的故事,項羽是楚國貴族之後,號稱西楚霸王,勢力遠遠大於市井無賴劉邦。而項羽本來有機會統一天下,可他驕傲自滿,盲目自大,視諸侯為糞土,結果,被屢敗屢戰的劉邦打敗,最終在烏江自刎。
每每這個時候,祖父目光裡多是惋惜,甚至有盈盈淚光。
英雄本來不問出身!祖父低聲講述老朱的時候,我的腦海裡能浮現出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和尚,正如現在的我一樣的年齡,走出了寺廟,漫無目標地走在饑饉的土地上。我猜不出他的腦袋裡想著什麼,但命運眷顧了他,從滁州崛起,到自立門戶,依靠著定遠幫一點點做大做強。佔據金陵,擊敗了陳友諒和張士城,稱了明主。
天下形勢豁然開朗!
北伐是需要勇氣的!國朝以前,北伐沒有成功的!從戰國時代的楚懷王攻打秦國開始,到三國諸葛亮、東晉祖逖、劉裕、南宋岳飛等等,從來南邊的國家都沒有打敗過北方的國家,從來都是北方的國家吞併南邊的國家。蒙古鐵騎曾經是一個兇悍的稱謂,橫掃天下,攻滅金國,滅種西夏,掃平南宋,可汗馬鞭所指,皆是蒙古土地。短短一百年間,它便變得不可理喻,據說最大的原因,就是蒙古的貴族們不會種地,要把全天下的土地都變成牧場。試想想,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浩瀚藍天下,駿馬賓士在遼闊的草原上。老百姓吃啥呀?聽說十家才有一把菜刀,漢人連名字都沒有,老朱都叫朱重八!老百姓沒有活路,只能造反,蒙古貴族們生生把錦繡中華弄得狼煙四起。
老朱贏了,天生的軍事才能,他穩定南方之後,派出徐達北伐,勢如破竹,在一個傍晚,元朝皇帝從北平開了一個側門逃跑了!
日月重開大宋天!大明王朝開始了自己的統治!
老朱是愛惜老百姓的,他常在朝堂上說“新樹不可搖根”,只有真心體會到民間疾苦的人才會發自內心去愛護百姓。老朱的年代,老百姓是幸福的。
而老朱最讓人謾罵的事情,是他殺戮功臣!
當年老朱父親過世,沒有土地可以安葬,祈求於劉大地主,劉大地主拒絕了這個為自己種田佃戶的請求,“我家的土地是長莊稼的,不是埋死人的!”他當時真的不知道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的少年有朝一日會成為天下所有土地的主人!
而劉大地主的堂兄過意不去,給了老朱一小塊土地,安葬老朱父親。他也許是一時仁心仁義,卻換來了老朱家世代的報答。
若干年後,黃袍加身的老朱回到了鳳陽老家,直接封自己的恩人為侯,而且世襲罔替;那劉大地主早嚇得逃走,卻因為盤查太嚴,無處可逃,只得硬著頭皮來見老朱,心裡也做好了砍頭的準備。老朱沒有殺他,說彼一時此一時,相反賞賜他很多東西,足足可以裝滿埋葬一個人的地方。劉大地主長嘆一聲,一面感嘆皇恩浩蕩,一面後悔自己有眼無珠。老朱是為了顯示帝王胸懷,隨即為父親起陵。鳳陽號為中都,甚至想過遷都於此。老朱是苦孩子出身,人生富貴至極,不能不還鄉。沒有人敢勸說,因為當初西楚霸王滅了暴秦,不在長安定都,卻回到彭城。有見識的人說那裡沒有王者之氣,但霸王聽不進勸說,而且霸王還說不在彭城定都,猶如穿著華貴的衣服晚上走路,言外之意沒有人看見,就顯擺不了。勸說的人嘆了口氣,說楚人如猴沐冠!結果,被楚霸王烹炸。
老朱那時意氣風發,甚至有些一意孤行,而且脾氣暴躁,沒有大臣敢說話,更重要的是,老朱的功臣大多是那裡人,衣錦還鄉是他們人生成功的標誌。但鳳陽確實不適合做國都,關鍵時,還是浙江人劉伯溫勸諫了老朱,這位在我們民間傳得神乎其神的人,有著通曉鬼神的功夫,“鳳陽雖帝鄉,不宜建都!”短短九個字,老朱沉默了。鳳陽城小,土地貧瘠,確實不適合做這個龐大王朝的國都。更主要的是,天下已經是大明的天下,臣民已是大明的臣民,照顧了鳳陽,就是照顧了淮西幫的功臣們,就會虧待別處。一碗水端平,是老朱常和臣子們說的話,那時,老朱不再是那個和大家一團和氣,推心置腹的朱重八,而是對於跟隨他多年的功臣們,開始心存芥蒂的明太祖。
【殺人的老朱】
出身於低賤的老朱,對於自己得到的一切,相信別人也會得到。
當他高高在上,俯視萬民的時候,其實他是惴惴不安的。每個人都可以當皇帝,雖然今天自己做了皇帝,但不敢保證下面的人,不想做皇帝。記得自己曾經問過大臣們,願意做皇帝嗎?一個叫李通的老鄉,毫不隱晦說願意,因為有權有勢呀!老朱雖然笑著,心裡充滿了戒心,最終找個理由處死了李通。
這種疑心病是不能去根的,老朱殺功臣殺得性起,空印案、胡惟庸案、藍玉案……找個藉口就可以殺人,幾萬幾萬人去死。當洪武二十四年來到的時候,滿朝的大臣們已經換了好幾茬。只剩下湯和、郭英、耿炳忠等等。期間太子朱標曾勸老朱不要再殺人了,老朱扔給他一根帶刺的樹枝,讓他撿起來,朱標面有難色,老朱說,我替你把刺去掉不好嗎?朱標明白老朱的意思,自己的確控制不住這些功高蓋主的功臣們!但他不想這些功臣們無罪而死,壯著膽子說:“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
老朱大怒,扔把椅子過去,嚇得朱標跑了出來。聽說還跳入御河裡,差點淹死,從此父子背離,雖然有賢惠的大腳馬皇后從中調解,但朱標還是在幾年後去世。老朱漸漸有些醒悟,大明的江山是靠功臣們打下的,雖然有些人貪汙腐化,但還是有些人不該殺的。所謂我能容你的底線,就是你不要觸及我的底線!
朱標死後,老朱很奇怪沒有立別的兒子為太子,而是立了皇孫小小朱。也許是出於對朱標的悔意,老朱親自教小小朱理政。曾告誡小小朱說:“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見面,聽斷和批閱各衙門報告,學習辦事,要記住幾個原則:一是仁,能仁才不會失於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會惑於奸佞;一是勤,只有勤勤懇懇,才不會溺於安逸;一是斷,有決斷,便不致牽於文法。我從作皇帝以來,從沒偷過懶,一切事務,惟恐處理得有毫髮不當,有負上天付託。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這是你天天看見的。你能夠學我,照著辦,才能保得住天下。”老朱太過於自信,他自信是他確實有能力,而他自信過了頭,便是子孫後代們倒黴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