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御劍凌霄 第50章 何為煉氣 何為築基
來路蕭瑟皆作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篇為作者胡編亂造的修道的基礎知識,屬於娛樂內容,切勿輕信!
不喜歡看講解和分析內容的可以直接跳到下一章。同步發下一章,算是補償。)
姬無雙自從來到這個世界,就一直嘗試用自己已知的三個世界的知識來解析修行的本質是什麼。
達到築基的方法是煉氣之道。
那怎麼就算煉氣呢。
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就是架構丹田和體內經絡,形成一種炁的運轉體系,讓炁在經脈中流轉,達到隨取隨用的一種狀態。
那麼炁是什麼,經絡又是怎麼樣來運轉的呢?對道而言,道家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解又是怎樣的呢?
姬無雙認為,道就是混沌的那個點。類似於宇宙大爆發的那個寄點。
一生二,即混沌生陰陽,也正是所謂的無物不陰陽。
二生三,這個三就是連線陰與陽的紐帶,也就是“炁”,是物質轉化和溝通的一種媒介,陰陽有了這個紐帶即可化生萬物。
那麼,何為道?
“道”的含義,姬無雙曾經在大考的時候,盜用過道德經裡的解釋: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而上古道德經與之稍有不同,而是:有“物”䖵(kun)成,先天地生。
這個“䖵”字用的極妙,把陰陽交雜形象的描述了出來。後世的《道德經》把䖵(kun)改為混,雖然也能解釋的通,但意義已經發生了些許的變化。
這句話點出:“道”也是“物”的一種。
那麼“物”的本質又是什麼呢?
姬無雙來到遊戲中之後有了新的感悟。他認為“物”是由虛幻的“炁”與實體的“質”融合(䖵合)而成的。
從中華文化的古字來解析。
“炁”字:從“旡”(jì),從“火”。
“旡”在甲骨文與“欠”字同源。
“旡”的意思是吃飽狀態下打嗝的樣子,“欠”就是沒吃飽狀態下打嗝的樣子。
“旡”字下加一個火字,意為人在吃飽狀態下,有了能量這種表現的一種形態。
那麼解釋下來,“炁”的本質就是:“炁”是一種虛幻的東西,它的表現特徵就像火一樣,是維持生命運轉的一種能量。
那麼再看“物”的另一部分,實體的“質”。
“質”古文寫為“質”。從“斦(YIN)”,從“貝”。
“斦”,由雙“斤”構成。
“斤”字在甲骨文是由正反兩個“☇”相交構成。
“☇”在古文中就是“斧”這個字,也就是斧子的意思。
古文的“斧”字,從“辛”,從“卜”,表示的意思很形象:上古之時的古人,把木棍的一端綁上石鑿來做成斧頭。
“斦”的意思就是用兩把斧子反覆的鑿,把物體鑿到粉碎的狀態的這一個動作。
而“貝”,就是貝殼,是人類最古老的貨幣。
那麼由古字的構成來看,“質”的意思就是,貝殼在斧子的反覆鑿擊之下產生的那個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顆粒。
這個最微小的顆粒就是“質”。
姬無雙上一世學化學時學過,原子是指化學反應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中華古文化中“質”概念和它是十分的接近的,而這一概念,中華的古人領先當時的世界數千年的時間。
那麼解釋下來:
“物”的組成,就是由虛無的“炁”與這種最小顆粒的“質”構成的。
“道”也是如此。
從陰陽來看,質屬陰,相對不變;炁屬陽,相對變化。
這就和原子的原子核和電子的解釋十分相近。
就像上一世中學學過的“光”這種物質一樣,它有著波粒二象性。
這個“波”性就相當於“炁”,相對變化;而“粒”性就相當於“質”,相對不變。
所以不僅是人及所有的萬物,即使是“大道”、“天道”也都是由陰與陽構成的“物”。
就像道家的陰陽魚一樣,沒有絕對的陰,也沒有絕對的陽。
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陽極生陰,陰極而生陽,這不是靜止的,而是個動態的過程,這也是“易經”易字的由來和主意。
也就是萬物負陰而抱陽。
在這一世的遊戲修仙界中,煉氣主修的就是“炁”,煉體主修的就是“質”。
姬無雙本次天道築基,就是走的煉氣之道,那麼就說煉氣。
問題也就來了,“炁”與“氣”是一樣的麼?
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炁”與“氣”本質是一樣的。
中華的古文化認為,事物都有“體”與“用”的區別。
“炁”虛無縹緲,不可捉摸,不可直觀,是“體”;“氣”可見,可觀,是為“用”。
就拿空氣而來比喻。
“炁”就像是冷空氣和熱空氣,雖然人能感覺的到冷暖,但它們並不可見。
冷空氣和熱空氣交匯,就會形成雲,這跟冬天冷風吹如室內形成的氣霧是一個道理,這個雲和氣是可以看見,可以摸到的,這就是“氣”。
所以“炁”與“氣”兩者實際是份屬同源,具現卻不相同。
那麼怎麼才能煉氣築基呢?修道又為什麼稱是逆天而行呢?
姬無雙思考了十數年,終於在這方世界施展練氣訣,親身打坐修煉之下,終於有了明悟。
煉氣,就是將“炁”在人體經絡中的運轉修煉。
這就講到了人體的經絡,經絡就是“炁”的運轉體系。
眾所周知,經絡不像人體的心肺肝脾這種實體的器官,它是虛構的。按照西方的解剖學來操作,把人解剖之後,在人的體內是找不到經絡這種器官的。
它的性質就是之前所說的虛幻的“炁”,而不是實際的“質”。
中醫而言,人體的整個經絡由“子午大周天”,“卯酉周天”以及“衝脈”構成。
“子午大周天”,就是“任督”二脈構成的脈絡。
中華古代武修所謂的打通任督二脈,其實就是打通了“子午大周天”的意思。
子為陰,午為陽。
“子”對應的是下方的“會陰穴”,“午”對應的是頭頂正上方的“百會穴”。
“任脈”就是“陰炁”從會陰順著人體前半部分,沿著肚臍一直向上,至胸前,再由面部至百匯這條脈絡。
“督脈”就是“陽炁”自百匯沿著人體後半部順著脊柱而下,至會陰穴這整條脈絡。
這個整個閉環就是“子午大周天”。
而“衝脈”就是任脈與督脈在人體內相互交融的那個類似於“橫切”的面。
“卯酉小周天”,“卯”對應後腰處的命門,“酉”對應的是肚臍,也就是神闕穴。
這個由命門穴向兩側水平環繞至肚臍的閉環的面,就是“卯酉小周天”,也就是“帶脈”。
那麼煉氣所謂的丹田是什麼?在人體的什麼部位呢?“任脈”和“督脈”這些經脈是怎麼形成的?有什麼依據呢?
煉氣所謂的“丹田”,也就是下丹田。
其為萬脈之源,祖竅玄關。
所以煉氣就是先從下丹田開始的。
就像“炁”一樣,丹田是虛無的,它不是人體實體的器官,解剖是找不到實物的。
那麼它在人體什麼位置?又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下丹田”也就是“胞中”,是臍帶在胎兒體內的最末端的那個點。
位置就在人體頭頂百匯至會陰的連線,與“卯酉周天”這個帶脈的橫切面相交的地方。
也就是在人體肚臍向內三指的位置。
要說經絡及丹田的構成,就得從人體由胎兒生長的起始開始說起。
姬無雙前世上中學的時候學過。
胎兒是由受精卵分裂而來。
受精卵是由精子與卵子交匯形成,也就是道家所謂的混沌的“一”。
它們相互交合之後,會啟用先天的“炁”,在“炁”的催化下開始分裂。
生成了以卵核“陰炁”為主的卵胞和精核“陽炁”為主的精胞兩個細胞,也就是“一生二”。
卵胞後期會化作胎盤,精胞會生成胎兒。
而它們之間聯絡互動的紐帶—臍帶,也是“三”。
胎兒降生的解釋是:作為“陽炁”的精胞,不斷的透過臍帶吸收卵胞的“陰炁”,然後把“陽炁”對向輸送到卵胞胎盤之中,在母體內達到先天的陰陽平衡,從而瓜熟蒂落降生的過程。
嬰兒降生之時,胞中這個點所蘊含的炁就被人體的各個部位吸收,從而消失不見。
胞中之炁散入五臟六腑、奇經八脈,成為一種既無形又氣散的形態,成了不可見、不可捉摸、不可感知的存在,這就是丹田,也就是這種炁催化著胎兒的成長。
從解剖的實際來看,臍帶是由一條臍靜脈和兩條臍動脈構成。
化為胎盤的卵胞要向精胞輸出“陰炁”,就是透過這條臍靜脈傳輸的。
而胎兒精胞的“陽炁”是由兩條臍動脈傳入胎盤之中。
在胎兒生長之初,卵胞中的“陰炁”自“胞中”丹田之處上行,攀升至至高精胞的頭核,也就是“上丹田”元陽之處。
也就生成人體的前半部血肉及經脈,這就是“任脈”。
元陽的精核,吸收了“陰炁”,傳出“陽炁”自後腦沿背部而下,至命門和會陰,輸入到臍動脈中回到胎盤中,生成了後半部分的血肉和經脈也就是“督脈”。
督脈至命門處分為兩股,左右環抱,連結臍帶的兩條臍動脈。這左右環抱著丹田的脈絡即是人體內的卯酉周天“帶脈”。
在人的體內,“任脈”和“督脈”前後交匯的面,稱之為“衝脈”。
想要形象的來表示的話,拿地球而言。
任督二脈可以看做是地球的前後球體。
人體自百匯直下至胸間的中丹田,再而下至下丹田,這條直線就像是地軸;帶脈就像是赤道;丹田就是地軸和赤道面交匯的地心;衝脈就像是地球的按照經圈豎切之後的豎切面。
人體的經脈體系,就是由前陰後陽的任督二脈閉環的子午大周天,陰陽二脈體系的交匯面的衝脈體系,督脈尾端在丹田水平切面的帶脈、卯酉小周天,加由丹田立體構成。
所以人體內自成一方世界。
胎兒在母體先天宇宙中生長的時候,也為後天宇宙做準備。
在中丹田形成了一個泵站,也就是中丹田處,具象為心,它的作用是更快地向上方“元陽”上丹田處供給“陰炁”。
並生成口、鼻、胃、腸等器官。方便胎兒降生進入後天宇宙之後,也可以繼續攝入“陰炁”,來維持生長。
胎兒降生之初,在母體的達到陰陽平衡過程稱之為先天宇宙,出生之後稱之為後天宇宙。
胎兒降生進入後天宇宙之後,先天的平衡也被打破。
人體為了維持陰陽的平衡繼續攝入“陰炁”。沿著任脈至上丹田,然後由上丹田排出“陽炁”,這“清陽之炁”自後背督脈下行至腸腎,化為濁陽,排出體外。
人體成年之後,就是人在後天宇宙中達到的一個平衡,可惜這個平衡並不持久。
但是人還需要繼續透過口鼻攝入能量,這些能量“陰炁”胃腸肺腑,繼續上行,上丹田繼續排出“陽炁”,等到上丹田的“陽炁”全部被“陰炁”所替代至陰滿陽消之時,人也就死亡了。
這個機制是:人體是陰炁順著任脈上行,排出陽炁順著督脈下行。
事物從人的口鼻輸入,在內腹生成陰炁,自任脈上行至頂端,替換出陽炁。一部分沿衝脈下行,另一部分沿督脈下行,透過腸腎排出體外,而形成的自然體系下的閉環。
煉氣!就是要逆轉這個自然的過程。
正是逆天而行,奪天地之機。
如何實現呢。
修士在胞中的丹田之中納入靈石的靈力,這些靈力就化為陽炁。
它們一部分由帶脈從背部的下方輸入督脈為主的陽脈體系,原本這個體系是由上至下排出元陽的陽炁的,現在卻逆轉過來,陽炁逆勢而上至上丹田處;另一部分順著衝脈向上,經中丹田至上丹田處,這兩部分都是“陽炁”上行。
到了上丹田補充元陽,轉而替換出“陰炁”順著前方的任脈下行,繼而納入丹田,這些陰炁在靈力的催化下繼續生成“陽炁”,來形成一個逆轉的閉環。
煉氣就是由原本的陰昇陽降,消耗上丹田的陽炁補來充陰炁,逆轉為陽升陰降,消耗陰炁繼續補充陽炁。
所以煉氣修道又稱為逆天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