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劉成棟也是“受害者”》
飛龍九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報道一字未改地在報紙頭版頭條刊發,並配發了一篇評論——《劉成棟也是“受害者”》。評論寫道: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殺人。藥家鑫是因為怕被農村人纏上而連捅受害人八刀,那大學生劉成棟是由於什麼走上殺人路的呢?
表面上看,劉成棟是為了送姐姐一部iphone手機而去搶劫、殺人。也許有人會問,他不會自己去買嗎,幹嗎要搶?是啊,劉成棟也想自己去買,但他出身農村家庭貧困,沒有錢買。那他不會用自己的雙手去掙錢嗎?是啊,劉成棟也想自己去掙,他發揮“特長”辛辛苦苦打了兩個多星期的遊戲,想賣遊戲裝備來掙錢買部iphone,可是天真的他被人騙了,換來的只是一摞假鈔。
透過正常渠道掙不到錢,買不來iphone手機,劉成棟便走上了“歪門邪道”,打起搶劫的主意。他本來只想搶手機,可被搶者對金錢毫不在乎的態度激怒了他,讓他產生了滿腹怨恨。正是這股怨恨之氣,讓他失去理智瘋狂殺人,結束了一個和他一樣年輕的生命,也斷送了自己的美好人生。
可以看出,怨恨是劉成棟從搶劫走向殺人的主要動因。怨恨?劉成棟怨恨什麼呢?他怨恨的其實是貧富懸殊、社會不公,“都是年輕人,憑什麼她那麼有錢對錢毫不在乎,我卻這麼窮連部iphone都買不起?憑什麼啊,憑什麼?”
是啊,憑什麼?劉成棟的話是在質問我們這個社會,都是人,都是國人,憑什麼你出門去買蘋果四代,我卻連四袋蘋果都買不起?憑什麼?當前社會進步發展成就巨大,但貧富懸殊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古人早就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貧富懸殊、社會不公曆來是人類社會最大的隱疾,使民生塗炭哀號遍野,也“逼良為娼”為非作歹。從這個層面上講,劉成棟何嘗不是“受害者”?他也是被貧窮被不公“逼”上殺人路的。藥家鑫殺人案讓我們感到震驚,震驚於人性的殘忍;劉成棟殺人案則讓我們感到悲痛,悲痛於社會的殘酷。我們知道,劉成棟不是第一個“受害者”;我們但願,這樣的“受害者”越來越少。
————————
這篇評論道出了劉成棟殺人的真正原因,也道出了我的心聲,看得我心痛不已。
報紙出版後,全國輿論譁然,反響比藥家鑫案還熱烈。
與藥案全國一片喊殺不同的是,輿論給予劉成棟更多的是同情。
就連一向偏激的“憤怒的小鳥”也評論道:“劉成棟是‘被殺人’,罪不至死。該判死刑的是社會不公、貧富懸殊,如果判劉成棟死刑,那就是不公上的不公。”
很多網友則說從劉成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面對黑暗,自己有時也會產生殺人越貨的衝動。
當然,也有不同聲音,有網民在我微博上評論道:“現在社會越來越仇富仇官了,媒體不應該再煽動這些聲音。”
我“回敬”道:“仇富仇官無疑是客觀存在的,但應該反思的是人們為什麼會仇富仇官,從而找到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應將板子打到媒體身上,媒體的天職就是報道真相。人們其實仇的不是官,而是貪汙腐敗、官僚主義,仇的是不能選擇、監督、制約;人們也不仇富,仇的是財富來路不明、為富不仁、仇的是壟斷、關係、特權。總而言之,我們仇的是不平等、不公正。”
原來我微博上的粉絲只有六萬多,我的報道出來後,一天之間,我的粉絲突破十萬。
很多博友稱我為“小王克勤”,就連張叔叔也發信表揚我“離王克勤越來越近了”。
這些誇獎讓既我感到高興,也感到惶恐。王克勤,那可是我的偶像啊,我怎敢與他相提並論。
王克勤被稱為中國第一揭黑記者,更被我們媒體同行譽為“中國的林肯·斯蒂芬斯”(美國上世紀初新聞界“扒糞運動”中最著名的揭黑記者)。
2001年,他的成名作《蘭州證券黑市狂洗“股民”》引發證券業大地震。
2002年,他歷時半年調查完成了《北京計程車業壟斷黑幕》,再度震驚全國,不僅引爆了整個計程車市場的整治,而且啟蒙、強化了計程車行業從業者的維權意識。
隨後,《河北邢臺艾滋病真相調查》、《山西“煤毒”》等重磅作品陸續出爐,因王克勤的報道有好幾百人鋃鐺入獄。
王克勤為此也付出了沉重代價,有人曾出價500萬買他的人頭,還被原單位無辜開除公職。
2010年,王克勤的《山西疫苗亂象調查》和《河北大學校園“飆車案”調查》又在全國掀起軒然大波,彰顯了新聞報道的威力。
因此,王克勤是我們很多調查記者的標杆,我們都渴望能像他一樣“筆下有千軍萬馬,有驚濤駭浪”。
我更是一直視王克勤為自己的榜樣,在我做調查記者感到疲憊、沮喪、無力時常會去看看王克勤的作品,想想他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便重新有了力量。
除了王克勤的作品外,他的新聞理念“把人當人,將心比心;說人話,做人事”也深深影響了我,讓我時刻提醒自己“如果你對所有的受難和痛苦都冷漠,你就不配當記者”。
王克勤還認為輿論監督有三個層面的作用:第一從微觀上講,是捍衛具體的公民權利,直接幫助到特定的受害者;第二從中觀上講,可能影響某地乃至中央的公共政策,不僅使報道中的當事人受益,更重要的是對整個國家的制度建構起到點滴的改變作用;第三從宏觀上講,揭黑報道大多是真相的呈現,只要不斷把真相告之於眾,就有累加效應。這個作用是漸進的,常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這個作用往往是最大的。
這些話使我明白了調查記者的價值、使命所在,體悟到了記者的“光榮與夢想”,讓我躊躇滿志鬥志大增。
現在網友稱我為“小王克勤”,我怎能不高興和惶恐?
我知道,這是對我的肯定和鼓勵,更知道我離王克勤還差得很遠。
我在回張叔叔的信中寫道:“謝謝張叔叔的誇獎和鼓勵,夢想尚未實現,我會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