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八十萬大軍可以說是蟻族全部兵力,兵敗逃至清水河,剩下只有幾萬兵力。前有河水湍急阻隔,後有追兵,陷大軍於絕地。面對這百萬聯軍,只有置之死地而後生,做好與敵軍決戰的準備。百萬聯軍追於此突然停止,副將有些不解,駕戰車上前來,道:“將軍,為何不攻上去將其一舉殲滅?”上將軍站於戰車之上,向蟻族軍隊望去,道:“當一支軍隊陷入絕地之時,它們就像野獸一樣與我軍背水一戰,如此冒然的進攻我聯軍必受很大的損失。”副將軍向排列整齊的蟻族大軍望去,道:“將軍當為如何?”上將軍道:“圍而不攻,消耗敵軍的銳氣,待敵軍有所鬆懈之時,一舉殲之。”敵不動,我不動,敵若動,則我動如雷霆,如洪水一般奔瀉而下。

觀察蟻族軍隊很久,見蟻族軍隊依然嚴陣以待。上將軍突發奇思,道:“放船隻,讓它們渡河。”副將軍立即勸阻,道:“上將軍不可啊,如此的放虎歸山後患無窮,我們再去攻打恐就難上加難啦。”上將軍卻不以為然,含笑道:“將軍此言差矣,敵軍現已是團結如一條繩,視死如歸,且知它們比我們還想渡河,只是沒有退路。如果它們身後有一條生路,軍心必亂,我們聯軍趁亂而攻之,且不有利於我軍嗎?”副將軍覺得此言有理,就沒有阻攔。

派出船隻暫時放它們一條生路。在蟻族大軍身後出現很多船隻,軍心始亂,吵嚷著回家,搶先登船。蟻族將軍拔劍阻攔,道:“這是敵將之計也,有登船者,斬!”即使是斬殺幾個士卒也阻止不了它們歸家之心,為奪船相互殘殺。聯軍見敵軍已亂,奔襲而來,登船計程車卒被射殺。蟻族將軍被圍困其中,道:“當初悔不聽文丁之言,才落得今日之慘敗。”而後拔劍自刎。

聯軍渡過清水河,攻佔蟻穴。此時的蟻后在穴中服藥自盡。激起百姓群起反抗,上將軍派兵鎮壓。一里反抗則屠殺一里的百姓,一城百姓反抗則屠殺一城的百姓,濃煙滾滾,殘垣斷壁,城中的百姓盡遭屠戮,橫屍遍野,血流成河,局勢才剛剛穩定。大軍攻入穴中便燒殺搶掠,蟻王宮的官員也難遭被屠殺,焚燒王宮蟻穴,掠王族或妻女為奴,隨後撤軍北上。

大船停靠於港口,兵士押著這些文武官員及妻女,貴族和王族及妻女緩緩的登上大船,它們的妻女受盡了兵士們的凌辱,將傷殘者投入大海。船隻越過瓊州海峽,海面上漂浮的屍體,盡數的餵了魚蝦,可以飽餐一頓。一路上或逃或殺或辱者不計其數。蟑螂王隨大軍之後北上,途徑中山國。

集結大軍開始進攻中山國,中山國國主不戰而降,開城門迎接秦軍入城。中山國國主攜文武百官跪迎,道:“孤率文武官員迎接秦國上將軍。”隨後三拜。上將軍下戰車站於中山國主之前,道:“國主不必行如此大禮。”中山國主這才起身,道:“孤為將軍帶路。”行至於前,為將軍帶路。進入王宮,在宮中設宴款待。在酒宴之上,國主舉起酒爵,道:“將軍遠征南瞻部洲辛苦了,途徑我中山國乃我中山國之辛,請將軍飲下此樽酒。”上將軍見國主,國主先是一飲而盡,將軍才飲下這樽酒,又盛起一勺倒入酒爵之中,道:“國主識大體,乃我大秦之辛。”中山國主言道:“將軍征伐六國,使六國懼而親秦。秦國兵力強大,可一統天下,四海臣服。”上將軍放下酒爵,道:“一統天下,四海歸一需要我們大秦一代一代的努力。如今趙國的軍事實力可與我大秦相抗衡,中山國與趙國相近臨,這需要你中山國牽制住趙國,使其無暇顧及。”隨後上將軍請上蟑螂王,介紹道:“它是乳螺西洲的蟑螂王,現在蟑螂國國破,投奔於我,現在將它舉薦於國主,協同國主管理中山國,國主你看如何?”蟑螂王見之跪下,道:“國主。”中山國主一味地迎合上將軍,同屬不同種類的蜂族,它是屬於大尾蜂,俗稱馬尾蜂,擁有一支強大的空軍,和秦軍一樣,空中打擊力量極強,但夾在燕、趙兩個大國之間,在夾縫中求生存是很難發展,只有綁住秦國這顆大樹,擺脫軍事強國趙國的威脅,左右逢源取悅秦國上將軍,於是和顏悅色道:“既然是上將軍的推薦,孤封你為中山國的上卿兼大將軍。”蟑螂王聽後心喜,道:“謝國主,謝上將軍。”

宴後,上將軍正要離去,中山國主起身,道:“上將軍這是要走。”上將軍站立道:“國主,我大秦之王正等本將軍回秦地彙報南海戰況,不敢在此久留,就此告辭。”中山國主走出,道:“還是孤送送上將軍吧。”中山國主攜文武官員將上將軍送出城。上將軍站於大軍之前,是乎是有些話要對蟑螂王說,斜眼瞟向中山國國主。中山國主也是一隻知趣的蜂,回城站於城樓之上觀望。其實上將軍並不相信這個中山國主,只是尋求立足罷了。這個蟑螂王遭遇秦軍,幾乎亡國,因此對於眼前的上將軍是心服口服,對於上將軍是更加的俯首帖耳,隨後道:“上將軍還有何吩咐?”上將軍卻道:“你留下來監視這個中山國主,如有什麼風吹草動可隨時報知於本將軍。”蟑螂王叩首,道:“尊將軍指令。”隨後上將軍這才放心,率大軍離去。中山國主站於城樓之上觀望,內卿心生疑問,道:“秦國上將軍對這個落魄的蟑螂王說了些什麼?”中山國主在此時道:“命它來監視孤,若孤有不忠於秦國的舉動便率大軍來滅之。”內卿心生怨言,道:“國主不做抵抗就開城投降。”中山國主道:“秦國之強大我們是有目共睹的,若加之抵抗便有滅國滅族的風險。趙國、魏國欲滅我中山,納入它們的版圖。若是依靠秦國這顆大樹,趙魏兩國才有所忌憚,不敢發兵來攻打我們。我中山國與秦國有互利關係,秦國利用我中山國來牽制軍事強國趙國,不對秦國形成最直接的威脅。”說完之後便回到王城。

大軍凱旋迴到秦國,百姓是夾道歡迎。秦王攜文武百官出城迎接。上將軍見秦王親自出城迎接,下車叩拜,道:“大王。”秦王先是面對周圍的百姓,而後面向上將軍出現笑容,道:“將軍遠征南海諸國,實屬不易,隨寡蟲一起進宮吧。”上將軍與秦王同乘一輛戰車駛進王城,在秦王宮之內大擺慶功宴。秦王喜道:“上將軍遠征南海諸國,勞苦功高啊!”而後面向群臣舉起酒爵。相國手裡端著酒爵,走上前是一臉和睦,道:“將軍功高,可比我國之白起,封其官職和封地,以做大王恩賜武將才可以效命於疆場,為大王開疆擴土。”秦王將目光投向相國,悅道:“以相國之言,封其何官職?”相國在大殿之上侃侃而言,道:“武可安定天下,就封其武安君。”秦王細細揣摩,道:“嗯,就武安君,就封武安君,將武安這個地方賞給將軍做為封地。”上將軍起身叩拜,抬頭仰望道:“臣能夠有此番功績全仰賴大王的英明,大王雄才大略,屬下的文武官員敢不效命。”又斜眼瞟向相國,道:“大王乾綱獨斷,小蟲才不敢在大王面前進讒言誹謗臣,排擠臣。”上將軍也是對此旁敲側擊。相國的臉上頓時有些難堪,只好回到自己位置之上,放下酒爵。

回到相國府大發雷霆,見什麼就摔什麼,憋屈啊!門客卻都站於廳門之外,不敢進入,侍女下蟲都被哄了出來,哭哭啼啼。偏偏在這個時候,有個門客不信這個邪,硬要闖進去,被這些門口阻攔,道:“長鬚眉,你不要命啦,相國正在裡面大發雷霆。”長鬚眉對這些門客是一番斥責,道:“你們怕相國我不怕相國,因怕相國降罪於你們,不去為其排憂解難,你們平日所說的忠義到那裡去啦?”廳內的相國傳出話來,道:“先生,請進來吧。”長鬚眉推門而入,行禮道:“相國。”相國這才平心靜氣的坐下,道:“先生,請坐吧。”長鬚眉坐下之後,觀其相國的臉色,道:“相國還在為上將軍生氣。”一提起上將軍,相國的氣是不打一處來,道:“白公蜂這個匹夫,它就是白起將軍養的一隻黃蜂而已,盡敢在朝堂之上羞辱老夫,老夫豈能容它。”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逼我當皇帝是吧

逼我當皇帝是吧

張龍虎
本來只想當個鹹魚王爺享受擺爛人生的,但你們非要逼我綠了皇帝?行,這把龍椅我坐定了,佛祖也留不住! 我說的!
歷史 連載 2萬字
軍營小食堂

軍營小食堂

遇羅
預收《科舉文炮灰弟弟啃老日常》求收藏~ 本文文案: 身為末世女教官的江婷穿書了,成了一個女扮男裝、替兄從軍的惡毒女配。 作為女主的對照組,原身幹啥啥不行,天天捱罵受餓,最後因為陷害女主不成,自食其果死在了戰場上。 穿書後,替兄從軍的事已成定局,但江婷選擇躺平。什麼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封官加爵,名垂青史,她都不感興趣。 偽裝之下,她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偷懶耍滑,叫苦連天,最後被無情地踢出正式隊伍,成
歷史 完結 0萬字
北宋:從宋仁宗的兒子開始

北宋:從宋仁宗的兒子開始

大噢
穿越到北宋,成為宋仁宗的第二個兒子,最興來。好訊息是……終於能見到范仲淹了。 壞訊息是……我只有三歲。好訊息是……只要我不死,接下來這皇位就是我的。 壞訊息是……這大宋就快要亡了。
歷史 連載 6萬字
大漢紹武

大漢紹武

懶貓和賤鼠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東漢末年,紛亂漸起,先有黃巾之亂,後又董卓亂政,天下豪傑在這風雲激盪的時代爭相逐鹿。 “我名劉裕,字濟安, “濟世安民”的濟安,小名香孩兒,BUFF疊滿的我,怎麼可能讓這漢室江山被曹賊奪去,最終給司馬家坐享其成。” “所以,諸君,請祝我興復漢室!!!”PS:小說中有些內容和史實有些出入,大家當做是平行宇宙就行。
歷史 連載 0萬字
鎮疆軍

鎮疆軍

碼字的李世卿
對於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來說,戰爭是什麼?戰爭就是,用捨生忘死的信念,去換一場死裡逃生。 小民警李江遙魂穿玄空幻海,機緣巧合下,成為了聖唐帝國鎮疆都護府的斥候校尉。 彼時,異族崛起,入侵萬里西疆,而朝中又恰好發生變亂,太子出逃,昔日堂堂的帝國精銳,頓時成為孤懸域外、任人宰割的孤軍&helli......p;…【展開】【收起】
歷史 連載 210萬字
大秦風起:家父秦始皇

大秦風起:家父秦始皇

白馬入蘆花
『戰爭權謀+搞笑腹黑+考究歷史+無系統』\n “六國算什麼,寡人要率大秦的鐵騎,打下一個大大的疆土!”\n我有一個尊貴的身份,大秦帝國皇長子。 \n我,嬴姓,名扶蘇\n天潢貴胄,大秦正統\n我的父親是千古一帝秦始皇\n王賁是我的妻兄,蒙恬是我的摯友\n我是這個古老帝國最合法最有分量的繼承人\n巍巍大秦,一統華夏,如此輝煌的帝國豈可二世而亡! \n我扶蘇,必將改寫歷史,領大秦皇位,斬朝堂奸佞,平四海
歷史 連載 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