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黑科技的鐵匠鋪?
姓姓姓姓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院子裡,朱楩坐在一張護衛搬來的椅子上,靜靜的等待著。
同時他還不時的看看周圍,打量著這裡的一切,以及對一切都感到陌生和新奇。
就在這時,一陣腳步聲傳了過來。
“哎呀,竟然是軍官大人光臨寒舍,真是折煞我了,”一個粗獷的漢子驚呼著,又是看到王福做將軍打扮的模樣,被嚇了一跳。
“難道是小店出了什麼事嗎?”那漢子一邊小心翼翼的問道,一邊不自覺的彎下了腰。
王福不答,看向了朱楩。
漢子也立即心領神會,忙對朱楩的方向彎下腰:“那個,公子,請問有什麼事嗎?”
因為不知道怎麼稱呼朱楩,也不知道他們是來幹嘛的,所以漢子顯得小心謹慎。
“我聽聞你這裡的店鋪要出售?”朱楩開門見山的問道。
“啊,原來之前那位軍爺問的事,是給您打聽的啊,沒錯沒錯,小人要出售這家店鋪,如今年紀也大了,加上生意不太好乾,所以想回老家了,”漢子放鬆了許多。
朱楩‘嗯’了一聲,又說道:“我看你這裡有些煤炭木炭和焦炭,這都是怎麼來的?”
“啊,那個啊,那是從宛平縣大谷山有人運送過來的。”
早在元代的元一統志中,就曾記載過宛平縣大谷山在內產出煤炭的內容。
所以這個漢子的說法倒也合理。
只是宛平縣那可是屬於燕京啊,是朱楩四哥燕王朱棣的番地。
好傢伙,現如今東三省還在關外不屬於大明版圖,也就是說,北平幾乎已經是國家最北邊了。
而朱楩所在的芸南,又屬於最西南方向。
朱楩和朱棣的距離,好比是國家最遙遠的兩個方向。
從燕京運到雲地的煤炭,你也用得起?
朱楩稍微想了一下自己從應天到芸南的路途,就不禁倒吸口涼氣。
這路費就得多少錢啊?
“那這焦炭是怎麼來的?”朱楩又問道。
他知道焦炭是煤炭透過高溫條件下,經過乾餾而獲得的。
雖然他不記得需要高達多少的溫度了,但是卻也奇怪,古人竟然都懂得煉製焦炭了嗎?
漢子憨笑一聲說道:“也不記得是哪個人發現的了,在一次用煤過程中,忽然發現有遺留下的更好的煤塊,於是就流傳了下來。話說這叫焦炭嗎?我們都叫做焦渣來著。以為是燒焦的渣渣呢。”
這。
焦炭可是煤炭煉製出來的啊。
而且一般劣質的煤炭,有很多的雜質,甚至是有毒氣體,如果直接使用會有煤氣中毒的危險,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有記載就在明代,有官員以煤炭取暖,結果就被毒氣燻死了。
但是焦炭就不一樣了,因為在煉焦的過程中,就已經把煤炭的有害物質大量的揮發出去了,所以燒焦炭基本上只有二氧化碳。
只是在煉焦過程中所產生的氣體,一樣有很大的毒素。
“其實還不如水洗煤啊,”朱楩看向那邊的焦炭堆,喃喃自語了一句。
水洗煤,以水洗去煤炭中的一些有害物質,至少能避免一些中毒的危險。
而且在水洗的過程中,在洗去有害物質和雜質以後,還能進一步讓煤炭的燃燒效果更好,雖然達不到焦炭的程度,也比普通煤炭好很多了。
至少用來冶煉是足夠的。
朱楩暗暗感嘆,沒想到明朝的科技已經如此發達,不但煤炭木炭已經有所應用,甚至連焦炭都出現了。
不過焦炭的煉焦手段應該還不成熟,所以有記載明代用於冶煉的,大多還是木炭為主,小半使用煤炭。
這都足以說明明朝的科技水平並不差。
接著朱楩還跟隨著那個漢子來到了前院,前面才是打鐵鋪的主要工作環境。
朱楩就看到,在前院那裡,竟然放置著一個有著近現代風格的土法高爐。
朱楩張大嘴,整個人都不好了。
其實從宋代開始,鍊鐵豎爐的造型就已經很接近近代高爐了。
何況到了現在的明朝時期。
一旁還放著一個鼓風機,不過與其說是鼓風機,倒不如說是鼓風箱才對。
那是個四四方方的木箱子,箱子兩側各有一個入風口,中間只要拉動拉桿,就能利用複雜的活塞式反覆運動,不斷吸入空氣再從出風口送入風力,能夠不間斷的增加爐內的溫度。
朱楩已經看呆了,說實話,就現在這個不起眼的尋常的鐵匠鋪裡的這個爐子,甚至可能都比歐洲進入工業化時代的鍊鋼爐還要先進。
這特麼是古代?這特麼是明朝?
朱楩目瞪口呆,你要是跟他說這是民國時期,他都不會懷疑。
“殿下,”王福的聲音突然響起,小聲呼喚道:“店家還在等你的答覆呢。”
“啊?哦哦,”朱楩終於回過神來,有一說一,民間這些東西給他帶來了很大的震撼。
因為朱楩就搞不懂了,為何明朝光是冶煉技術已經如此發達,卻還會落後西方的發展?
其實他這樣想是錯誤的,誰說明朝科技是落後的?恰恰相反,明朝的科技不說是世界第一,也絕對不會落後。
是後面的人或者說朝代拉胯了才對。
元代就有火銃了,更是由宋代突火槍改造而來,連朱元璋的火銃技術也不錯。
甚至明朝到永樂年間還專門設定了神機營,那是專門使用火器的部隊。
還有牙刷也是明朝發明出來的。
明朝的黑科技其實很多,尤其到了鄭和下西洋以後,從國外又帶回來不少技術乃至人才,包括他想現在搞出來的玻璃,也是從鄭和帶回來一批造玻璃的工人以後,明朝就開始大量製造起來了。
所以朱楩得抓點緊了,因為他再不快點搞出玻璃,恐怕就用不上他來‘發明’了。
“那麼你這家店鋪我就買下來了,”朱楩看向那個漢子,沒有任何猶豫,直接就要買下這家店鋪。
漢子頓時喜出望外,連忙搓著手的問道:“請問您打算出價多少?”
“哦?伱要多少?”朱楩怎麼可能知道價錢該給多少合理,於是問那漢子,讓他出價。
漢子想了想,一臉真誠的說道:“我急著回老家,不如這樣吧,五百兩,連後院那些沒用完的煤炭木炭一起算在其中,還有那些沒賣出去的農具,以及東屋裡面還有許多鐵礦。”
朱楩連猶豫都沒猶豫,說道:“成交,王福,去找李大人取錢。”
他身上可沒帶錢,別說五百兩,五兩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