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何至於非要當反賊呢?
姓姓姓姓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湯和跟徐達畢竟也不是簡單人物,不如說能起義成功,跟隨著朱元璋打下大明江山,甚至在洪武大帝手底下得到善終的人,能簡單嗎?
胡惟庸案,藍玉案,牽連了多少人?死了幾萬勳貴,李善長一家甚至在十年之後還被莫須有的一次彈劾,就全家滿門抄斬了。
沒有點腦子,能活到現在嗎?
所以徐達和湯和都猜到了朱元璋的意圖。
如果不是要給朱楩鋪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讓他同時娶兩家國公的女兒,更不用說還是湯和與徐達的女兒。
他們的身份那可不是一般人可比的,連現如今的傅友德等國公和將軍們,在軍中的威望,比起徐達和湯和,都要稍遜不止一籌。
所以朱元璋也不含糊了,直接當著兩個老兄弟的面,教訓朱楩:“兒啊,你真以為皇帝是那麼好當的?當皇帝最重要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忍讓?”朱楩冷笑一聲。
朱元璋已經想找鞋底子去了。
“是平衡,”朱元璋怒噴道:“朝中文武百官需要平衡,天下也要平衡。天子若有私心偏愛某個人或者某地,那就失衡了。”
不愧是洪武大帝。
其實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們,就很難把握得住平衡之道,要麼重用錦衣衛,要麼重用宦官以至於建立東廠和西廠,要麼重用後宮的外戚家族,要麼重用文官集團。
結果就導致了明朝一直都是黨羽林立黨派互相傾軋。
尤其是明末,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和以江南世家集團形成的東林黨之間,已經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可其實如果按照朱元璋所謂的平衡之道,崇禎朱由檢就不該選擇站位,他太天真了,以為選擇了東林黨,就天下太平了。
結果自己被逼到煤山上吊去了。
可如果朱由檢沒那麼著急的剷除閹黨和魏忠賢呢?身為皇帝不該親自下場去參與黨爭的,直接讓他們兩夥人狗咬狗就完了,皇帝就該坐收漁翁之利才對。
重用錦衣衛,導致了錦衣衛內部腐敗,加上權力過大,變成了危害。
於是開始建立東廠鉗制錦衣衛。
結果東廠又開始貪汙腐敗,連錦衣衛都快要變成東廠的下屬機構。
就又不得不建立西廠好監察東廠。
於是明朝權力機構開始逐漸走向失控。
所謂平衡之道可不是中庸之道,包括中庸之道也並非‘昏庸’的庸,其中蘊含著很精深的帝王之術。
朱元璋想要開導朱楩,畢竟他選擇了兩條線,一明一暗,明著是朱允炆為皇儲皇太孫,暗地裡卻早已開始為朱楩鋪平道路。
連湯和與徐達此時都站在一旁默默聽著,今後這兩尊‘大佛’,就是朱楩最大的依仗。
只要他們一天不死,朱楩在軍中的地位就不可動搖。
老哥仨當初一起打的天下,又經歷風風雨雨這麼多年,許多事情上比朱楩看得更加透徹長遠。
湯和能不知道,不獻出湯欣,自己會是什麼個下場?
徐達能不知道,不讓朱楩一起娶湯欣和徐妙錦,自己又會是怎樣的結局?
這也是平衡之道,徐家還有三兄弟在朝中,等今後徐輝祖世襲了魏國公的爵位,再以徐妙錦的後宮地位,恐怕比如今的郭英還要厲害。
若是徐妙錦再給朱楩生個太子,徐輝祖就是國舅爺。
萬一朱楩再有個好歹,畢竟他總喜歡身先士卒親身上戰場殺敵,再加上朱家皇帝們的壽命問題,若是朱楩英年早逝的話,徐家誰來鉗制?
這是想弄個明朝版本的‘王莽’嗎?
這都是朱元璋所考慮的問題。
所以這裡面其實也存在著政治妥協與權力交易。
總之很是複雜。
朱楩則是很快就厭煩了,他有他自己的想法,就不想被朱元璋來駕馭自己的人生。
“這個臭小子,還敢不服氣?”朱元璋當然看得出來朱楩有他自己的想法,不禁好笑又好氣。
朱元璋也是有感情的,但是很多時候,為了國家,為了朱家子孫,他都得迫不得已而為之。
此時湯徐二家已經做出政治妥協,他們的女兒之間將會互相制衡,不會讓其中一家一家獨大。
包括徐達與湯和,此時也做出站隊選擇,既然陛下已經要給朱楩鋪路,他們也會給這個共同的女婿保駕護航。
而朱楩背後有了湯和跟徐達,朱元璋也就可以放心的,把馮勝、傅友德這些人留給朱楩了。
所以現在壓力來到了朱楩的身上。
要不要娶湯欣?要不要做出妥協?
朱楩低著頭保持沉默。
因為他知道,湯欣絕不是第一個,更不是最後一個。
湯欣之後呢?
為了平衡雲南土司和草原的情緒,就會有蒙古妃子。
連他爹洪武大帝,不也娶了個高麗妃子?
怎地,今後還得娶高麗人嗎?
那些世家呢?為了平衡文武,還得娶某個大臣家的女兒是吧?
他但凡此時敢鬆口,明天朱元璋能一口氣給他冊封十幾個妃子。
所以朱楩自然不會輕易妥協。
這種事只有零次和無數次的區別。
“好了陛下,我看您還是別把他逼得太緊為好,畢竟當初連小女都沒能入他的眼,我看還是讓年輕人們自己相處吧,等有了感情基礎,一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最後還是徐達實在不忍心,幫朱楩說了句話。
畢竟朱楩堅持到現在還不鬆口,不也是為了他家女兒?
朱楩抬頭幽怨的看著徐達,老丈人,你可真苟啊,就看著我一個人承受壓力?
徐達裝作沒看到,心說這小子還敢埋怨?伱爹是洪武大帝,你以為我有幾個腦袋啊?
何況你要是不娶湯欣,不但湯和得死,我都得死。
徐達其實也是無可奈何,他一生都在謹小慎微恪守本分,無奈何臨老臨老了,這最後一個女婿偏偏是朱楩這個混世魔王。
朱楩如今所幹系的事可謂甚大,身為藩王已經快要留在京城半年以上,既無過錯,乃至很多時候還被朱元璋親自叫去上朝聽政,就算沒明著要他臨朝執政,可一位藩王何須天天上朝呢?
為此很多文官都要不滿了,畢竟現在還是皇太孫朱允炆做儲君,還是他在學著處理朝政呢。
徐達明白的很,自己這條命,已經跟朱楩的命運脫不開干係了。
若是朱元璋臨時反悔,不再選擇朱楩,那麼朱楩身邊這批人到時候都得死。
反過來,唯有朱楩一直穩固地位,在朱元璋心裡的比例越來越重,他們這些人才安全。
於是徐達也有些埋怨的瞪了眼朱楩,不就是再娶個老婆?那湯家小女兒年紀和他相當,長得也很標緻,怎麼就這麼軸這麼倔呢?
明明他和徐妙錦都懂得的道理,就他裝不明白。
“好了楩兒,你先下去吧,接下來我要跟你二位叔伯好好敘敘舊,”朱元璋也覺得心累了,這臭小子,換做別的兒子,誰敢跟自己頂嘴?別說娶個女人,就是讓他們娶個寡婦,他們都得感恩戴德。
就他,是真沒把咱放在眼裡。
朱元璋好氣又好笑,心說這小子還以為咱是害他不成?
朱楩總算可以長長的鬆了口氣,接著從地上爬了起來。
老朱也是的,竟然一直讓他跪著聽訓,自己是親兒子嗎?
“那兒臣就先告退了,”朱楩拱拱手就想趕緊開溜,今天他可是累著了,不但白白花費了一千多萬資源,還沒達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反而把自己挖坑埋進去了。
可是總不能再把湯和整死吧?
真是的,非得把他叫回來幹嘛呢?
朱楩望著湯和的眼神中,充滿了怨念。
湯和注意到了,眼皮子一翻,說道:“殿下怕不是在心裡詛咒老夫呢吧?您可小心點,否則今後老夫成了你的老丈人,可有你好看的。”
朱楩哼了一聲,敬謝不敏。
眼看朱楩轉身就要走了,朱元璋卻又把他喊住了:“說起來,彭越與牛勝率領的部隊明日就要班師回朝了,雖然我讓允炆作為聖使去傳達旨意和犒賞全軍,但是軍中那些牛羊,你不是有其他打算嗎?”
朱楩眼前一亮,露出喜色。
當初因為被老朱催促,加上徐達病危的訊息,他和徐妙錦帶著王福與近衛們輕裝上陣,一路披星戴月的提前回到了京城。
如今已經過去大半個月了,後面的大部隊終於從北平走到了京城應天。
想起有一陣子沒和彭越還有牛勝見面了,朱楩也有些激動。
畢竟是戰場上一起廝殺出來的戰友情誼。
“等你處理完這些事,待到三月開春,就也該代巡天下去了,”朱元璋眼含深意的看著朱楩。
朱楩點點頭,父子間的默契還是有的。
這一次他將從應天出發,然後先把江南轉一圈,並且要處置一下那些越來越不像話的江南世家。
連朱元璋都敢不放在眼裡是吧?
真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到時候,讓湯欣跟你們一起去吧,”朱元璋突然說道。
朱楩傻眼了,不是你還真想繼續撮合啊?
“帶她去?為啥啊?”朱楩怒了,他不說話,不代表他是要一直沉默妥協下去,你可別太過分,給你留著面子呢。
朱元璋不答,而是看向湯和。
湯和心領神會的,捋著鬍子笑著說道:“前幾年,陛下曾派老臣到浙西沿海築城籍兵戍守,以防倭寇。除此之外老夫還曾到過浙東等地修過橋樑道路。恐怕我家欣兒比你更加了解那邊的情況。他們也會多少給老夫一點面子。”
意思是說在給朱楩增加聲望,不至於軍中出現不服的聲音。
朱楩這個氣,把我當什麼了?難道我是靠女人起家的小白臉不成?
那些南征北戰打下來的功績,哪個不是靠他自己的本事?那些追隨他的軍隊,哪個不是靠他的個人魅力與種種手段而收服的?
你還捋鬍子?信不信我把你鬍子跟頭髮一樣全都剃光了?
朱楩正要不服爭辯。
朱元璋開口了,說道:“楩兒,你不是曾經誇下海口,今後還要遠征海外嗎?可是你懂水戰嗎?你去過大海嗎?你可不要小瞧了湯家這個小女兒,她的武力不輸給徐妙錦,包括軍事統帥能力,也深得你湯伯伯的真傳。如果說妙錦在草原上時,可以幫你分擔壓力。那麼到了海上,恐怕你要多多依仗欣兒了。”
朱楩終於有些驚訝了,看向湯和,問道:“真的假的?話說她們女孩子家家的,怎麼都喜歡舞刀弄槍啊?”
湯和幽幽嘆了口氣:“你以為我願意嗎?問題是我的兒孫,已經全都不在了啊。”
他也是無可奈何啊,嫡系子孫全都早夭或者英年早逝了,除了把自己的一身本領傳授給小女兒,還能怎麼辦?
朱楩不說話了,最後只好拱拱手,轉身出去了。
看著他一步三搖踩著四方步離去的背影。
殿內老哥仨對視了一眼,忽然一起笑了起來。
“果然如天德(徐達表字)所說,跟陛下您年輕時候一模一樣,”湯和笑著說道。
朱元璋是又愛又恨的哼了一聲:“就連這個倔脾氣都一樣,反而讓咱頭疼不已。弄到現如今,還得咱來哄著他?真是反了他了。”
徐達卻說道:“連這情根深種的性子,也一模一樣。”
朱元璋張了張嘴,陷入了沉默。
自從馬皇后死後,他再也沒有立後,哪怕後宮那麼多女人,還給他生了幾十個兒女。
但是唯獨馬皇后在他心中是特殊的。
想到這裡,朱元璋又不禁悵然若失起來,他今日這般逼迫朱楩,若是換做是他自己,又該作何感想?
“我畢竟是他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不得他放肆,”最後朱元璋冷哼一聲,若是連這點自信都沒有,誰是誰的爹啊?
湯和與徐達對視了一眼,反而暗暗鬆了口氣。
其實湯和比徐達更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所以在甦醒之後,就趕緊來給朱元璋請安了,乃至之前在外面跪著等朱元璋來原諒自己。
湯和也明白,連李善長都可以滿門抄斬,再殺自己一個也不多。
可他也有放心不下的人,除了湯欣,他還有個大女兒在的,而且湯家還有旁系族人,他可不想滿門抄斬禍滅九族。
所以他必須妥協,而朱楩,也必須娶湯欣,否則湯家就沒用了。
朱楩其實也不是不懂其中那些道理,此時在心中沒少埋怨和腹誹老朱。
“老朱也真是的,沒事就喜歡給人鋪路。我用你?將來誰敢不服,直接大炮轟他孃的。”
朱楩不敢說出來,只是在心中暗暗想著。
“其實老朱也不容易,唉,他是不想看到我們兄弟鬩牆。”
朱楩其實也能明白朱元璋的用意,今後他的兩個老丈人,一個是湯和,一個是徐達,再加上朱元璋可以放心的把馮勝、傅友德那一掛大將給他留下。
敢問天下藩王,誰敢跟他對抗?
全大明的兵馬都是他的,誰還能對抗?
所以才說朱元璋彷彿在教他怎麼造反一樣,如今就差皇帝陛下投誠了。
至於說那些簇擁朱允炆的文官集團。
等他在江南走一圈,那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何況朱元璋想立誰做儲君,其實真可以不看所謂文官的意見,當初劉三吾之所以能勸阻住朱元璋要立朱棣的想法,只是因為劉三吾提及,若是立了四子,您家的老二老三又置於何地?
朱元璋是怕秦王朱樉和晉王朱棡今後跟朱棣鬧,才放棄了打算。
否則當時滿朝只有一個劉三吾敢說話,洪武大帝要立誰當儲君,輪得到你們來指手畫腳?
當我提不起屠刀了?還是當你腦袋多?
就洪武一朝,朱元璋的權力是至高無上的,他想殺誰就殺誰,想讓誰死誰就得死。
可是卻苦了朱楩了,這是想讓他妥協。
其實只要朱楩鬆口,萬事都簡單了。
只要昭告天下,給朱楩與湯欣和徐妙錦一起賜婚,藩王們,以及全天下的大明軍隊,都明白今後誰是大明的主人了。
到那時候,朱允炆也得靠邊站了,你雖然得到了文官的認可,但是你連一個武將都沒有,軍中一丁點威望都不存在,就算讓你登基,你十八叔振臂一呼天下應從,怎麼打?
怕不是靖難之役剛開局,就直接可以點投降了。
朱楩一路上也在胡思亂想著這些東西。
對於朱楩來說,這裡就是真實世界,而且隨著他的影響越來越大,整個歷史都開始亂套了,之前連本不屬於這個時代的三娘子和那俺答汗都冒出來了,一度讓他懷疑是歷史修正力在作怪。
可其實,何嘗不是他的影響所導致的呢?
也許那本來並非歷史上的三娘子與俺答汗,也可能只是提前有人起了這個名字。
所以對於朱楩來說,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真實的現實世界,所以每個人的想法和所作所為,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瞬息萬變的。
比如昨天朱元璋還那麼惦記湯和的病情,甚至唏噓的落下傷感眼淚。
但是今天朱元璋就可以再次猜忌湯和,乃至對徐達都產生了危險的想法。
若是朱楩繼續堅持己見,而朱元璋在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恐怕在臨死之前,他真打算把兩個老兄弟一起帶走。
道理也很簡單,要麼他們當你的老丈人,做你的輔政大臣,幫你穩固軍中地位。
要麼,他們就得死,否則哪怕他們自己不造反,可萬一徐達幫助朱棣呢?萬一湯和跑去投靠了其他嫡子藩王呢?
“真是麻煩死了,”朱楩用力的抓抓腦袋,本來他的想法無比簡單,靠著自己的強大力量,以及如今在雲南暗中發展的強大軍事武裝和部隊,該造反造反,該爭霸天下爭霸天下。
可治理國家,作為一國之君,又哪裡那麼簡單,光是二十幾個兄弟之間的問題,就夠他頭疼的了。
誰服誰,誰不服誰,誰忠心,誰有野心,誰能力如何,誰可以信任,甚至包括兄弟們的子嗣,哪個世子可重用,哪個世子是個紈絝子弟,等等等等。
他還沒當皇帝呢,都開始頭疼了,可想而知朱元璋能把偌大國家打理的井井有條,那也是不容易的。
“王福,去徐府,”朱楩出來之後,就讓王福趕車直奔徐府去了。
趁著徐達不在家,朱楩直接偷家了,把所有煩惱一股腦的注入給了他的徐妹子。
反而是徐妙錦在過程中,聽他說了那麼許多的煩惱時,感到莫名其妙。
“這有什麼好苦惱的?連那些王公大臣都有許多妻妾,更不用說你那些做藩王的兄弟了。你以為你四哥,也就是我的大姐夫就只有我大姐一個妃子啊?他還跟女真的女人聯姻了呢。”
徐妙錦撇撇嘴,伸手摟著朱楩的脖子,喃喃道:“在跟了你之前,我不是就曾說過。別的王爺都可以三妻四妾,為什麼就你不行?我自己都說過這番話,又怎麼會阻攔你娶別人?何況那是欣兒。哥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你可不要因小失大,萬一在陛下那裡失寵了,難道你今後還真打算造反啊?”
明明可以順位繼承,何必非要把自己逼上反賊的道路呢?
(PS:這一章的節奏有點問題,一個是新增加了湯和和湯欣的角色,還有一個就是敘述有點問題。但是有心想修改,又找不到從哪裡改。總不能刪掉整章。所以請諒解。要不我加個更?就能把這一章過度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