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2奈米
流浪的飛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便在整個木星系統幾乎全都被陳嶽開發的情況之下,陳嶽終於有足夠的資源和能力,去上馬更多更加大型的科學實驗裝置。
以往時候,這種大型工程,手裡頭只開發了木衛二一顆星球的陳嶽根本連想都不敢想。
一個大型材料科學實驗室,其長度便超過兩公里,需要搭配三座專用發電站,內部需要裝備數百萬臺高精密機械,在其中工作的活動機器人數量超過百萬,固定機器人數量就更多了。
一個實驗室而已,耗費鋼材便至少上千萬噸——而各種型號的特種鋼僅僅是這座大型科研設施的一種建材而已,其餘的需要的各種裝置與材料就更多了。
這麼大型的科研設施,陳嶽輕易是不敢造的。就算有空閒的算力都不敢造。
沒辦法,資源不夠啊。
但現在,對於已經全面開發木星系統的陳嶽來說,這個問題卻完全不再是問題。
伴隨著上萬艘核裂變離子推進飛船的投入使用,陳嶽的資源獲取能力何止提升了十倍。
這便是他的底氣。
除了材料科學實驗室,陳嶽還建造了同樣巨大的光學實驗中心,化學實驗基地,推進技術研究院、半導體技術研究基地、電力試驗室、冶金工業實驗室、機械研究院、航空航天實驗室、大型強子對撞機、大型粒子對撞機、高精度引力波望遠鏡、大型中微子望遠鏡、大型暗物質探測器、射電天文望遠鏡陣列,等等等等,高達41個大類,足足五千餘座超大型的科學研究中心。
陳嶽敢說,這五千餘座超大型研究中心之中的任意一個,放在巔峰時期的人類文明之中,都需要整個文明聯合起來,耗時十年以上才能完成。
而此刻,陳嶽卻同時推進,同時將這五千餘座超大型科研中心造了出來。
陳嶽心中始終很清楚,對於自己來說,那無比龐大的工業基礎,其實也僅僅只能算是基礎而已。
自己固然為了完善自己的工業基礎耗費了巨大的心力,投入了巨大的資源和事件,但它們只是手段,只是工具,不是目的。
這些研究中心才是自己最終的目的。那龐大的工業基礎,最終只是為了將這些研究中心孕育出來而已。
一切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而服務。
因為只有這些機構才能產出足夠的科學資料,推動陳嶽的科技發展。
如今,忙碌了數百年時間,殫精竭慮,日夜不休的勞累了數百年時間,此刻陳嶽終於有能力按照自己最初的設想,將如此眾多、如此巨大的科研設施建造出來。
這是真正收穫的時刻。
五千餘座科研中心就此日夜不休的投入到了對最新科技的研究之中,每一天,每一個小時,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巨量的科研資料產出。
在陳嶽的控制之下,萬餘臺次級超算全力投入到了對那些科研資料的解析之中。陳嶽則像是一名人類科學家一樣,使用它們,藉助它們的力量,令這些複雜的、浩如煙海一般的資料,最終變成了一條條的可以被陳嶽理解和使用的原理、定律、模型、引數……
這每一個科研資料,都在重新整理陳嶽的知識量,都在增加陳嶽對於這個宇宙本源的瞭解。
陳嶽的科研發展真正進入到了高速發展的階段。在這一刻,陳嶽可以自信的說,除了少數領域自己仍舊落後於巔峰期的人類文明之外,在大部分領域,自己已經全面超越了人類文明。
這便是核裂變離子推進飛船為陳嶽帶來的助力。
時間飛速流逝。在陳嶽全力以赴的研究之下,晶片技術終於再一次出現了突破。
2奈米晶片工藝在實驗室之中透過了流程性驗證。這便意味著,至少在理論上陳嶽已經掌握了規模化製造2奈米晶片的技術。
接下來便是工業化應用了。
對於這涉及到自己根本的技術,陳嶽毫無保留的抽調了所有能抽調的算力,以最快的速度開始建造晶片工廠。
全新的晶片工廠佔地面積達到了3.6平方公里,內部則被劃分為上百個區域,涵蓋了晶片製造之中的每一個流程。
工廠的建造用去了一年的時間。之後,便是長達兩年的測試與調整。陳嶽仔細檢查自己製造工藝的每一步,尋找著現實應用之中的每一個錯誤和疏漏,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技術實現方案,甚至於有兩次,因為暴露出來的問題過於重大,不解決的話會影響到最終生產效率與良率的緣故,陳嶽還不得不忍痛將這座龐大的工廠拆毀了高達三分之一,然後用調整之後的全新的裝置來填補。
這很耽誤時間,也很麻煩。但這個過程卻是必要的。
它既是調整,同時也是一些學習研究並提高的過程。並且是其餘研究手段無法替代的過程。畢竟有太多的隱藏的問題,在實驗環境之下根本不會暴露。只有在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之中才能暴露出來。
如此,從實驗室之中掌握開始算起,陳嶽耗費了足足三年的時間,才迎來了這家工廠的正式投產。
採取2奈米工藝生產出來的先進晶片源源不斷的流出,首先被替換的是那些大型工廠使用的計算裝置。
哪怕最終投產之前,陳嶽進行了數不清的檢查與調整,在這一年的大規模實際使用之中,卻仍舊有數不清的問題暴露了出來。
工業化的生產就是這樣。對此,陳嶽絲毫沒有感到意外。
有了問題,調整改進就是了。哪一種穩定的產品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過程?沒個幾萬十幾萬次的微調和大改,產品能穩定下來?
陳嶽絲毫沒有感到不耐煩,而是立刻投入到了對產品的改進之中。等到它大致穩定之後,陳嶽開始為那些大型研究中心的超算進行更新迭代。
這些超算的重要性毋庸多言。甚至可以說,除了陳嶽自己,就數這些超算最重要了。沒有一定的把握,陳嶽根本不敢隨便動它們。
在這些超算之上又進行了長達兩年時間的驗證,又微調了數千項引數,陳嶽感覺,這一條2奈米晶片生產線終於成熟,終於穩定。
這便意味著,自己又一次搬家的時刻要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