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雲山二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秋秋記得自己大學時歷史選修課講過“端平更化”:宋理宗登基後,權臣史彌遠上挾天子下轄朝政,弄權九年之久,後被臨安義士替天行道,殺死在宮門口;繼而理宗親政,立志中興,改革朝政,史稱端平更化。秋秋還記得,端平二年(1234年),南宋便開始與蒙古合力滅金,此後內有奸臣,外有勁敵,不出三十年,便國滅朝亡,進入了元朝的統治。天了嚕,難道上天讓自己在這個節骨眼上穿越過來,是想讓她力挽狂瀾、使南宋不落入蒙古人之手?可她一個小姑娘,又能做得了什麼呢?現在一切都是未知,只能靜觀其變。
雲華留意到秋秋頻繁出現的走神,心裡有些擔憂:這個孩子如今總愛沉思,眼睛裡時而露出不屬於她的成熟,而且過去的事情總是想不起來,看來是要帶她下山去看看郎中了。
回去的時候,雲華卻帶著秋秋走上了另一條路,秋秋心下疑惑:“先生,咱們不回家麼?”雲華道:先下山去集市,買些羊肉,給你補養身體。”買羊肉?她最喜歡喝從前大學食堂裡賣的羊肉湯了呀,古時候的羊肉不曉得貴不貴,秋秋轉念一想,雲華隱士在山上住著,看樣子也沒什麼經濟來源,不禁問道“我們有錢麼?”雲華道:“有呀,我帶著的。”“那咱們的經濟來源是什麼?”“嗯?”“錢是哪裡來的?”
雲華吸了一口氣:這孩子,竟連臨安城裡去了許多次的張家府邸竟都忘了。於是看向秋秋的眼神中注入了更多憂傷,細細解釋道:“我在朝為官時,有一些俸祿,攢了三年,足夠咱們日常開銷;臨安城裡有幾處藥鋪,每年也會著人送來銀兩;家中為朝廷經辦慈幼局,每年官家會下放很多賞賜;族裡每季分給各房的莊子收成,會託你項伯父捎來”秋秋吃驚地看向雲華:果然柳亭一眾,都是不同凡響之輩,連不問世事的師父雲華,都有著當朝為官的經歷、富庶的家底。她開始萌生了一腦袋問題想問雲華,為什麼要辭官?為什麼不在臨安宅子裡生活,而來這深山裡?為什麼自己一個人帶著秋秋這個小女孩?秋秋又是哪裡來的,父母是誰?家裡的鋪子和學堂又是什麼人在打理?但覺得這些問題大多不符合自己現在的年紀,便默默的把這些問題吞了下去,自己琢磨。
兩個人沒有說話走了一段,秋秋實在沒忍住疑惑,問道:先生。。我是誰家的孩子呀,我父母在哪裡?雲華臉色越發陰沉,斥責她道:小秋,你今天問題很多,有些事情等你長大了自然就會知道了。秋秋委委屈屈,不敢再問下去了,她擔心再問下去,雲華就會生起氣來,再不理她了。又走了大約兩裡地的山路,秋秋覺得累了,她身體的年紀小,腿也短,雲華走一步,她要走三步才能跟上,而且這山路時而爬坡,時而下坡,真真把人折騰得不輕。
“秋兒不走了,秋兒累了。”秋秋忽然停下蹲坐在石階上。雲華回頭看著她:那就歇一歇,我們再走。秋秋把嘴一撇,眼淚就要下來,她心裡委屈:先不說她孫曉雯是個宅女不愛出門鍛鍊,從前就算是出來登山旅遊,也大多坐景區觀光車或索道,哪裡用得著走那麼多路,這會兒實在是走不動了。她揉揉眼睛,像個八歲的孩子一樣,幾乎要哭出來:先生,歇歇也走不動了。雲華便將肩上的大揹簍摘下來,從裡面掏出兩顆剛挖的白菜,遞給秋秋。
怎麼?這是要罰她負重前行麼。秋秋還沒想好要不要接過來,只聽得雲華語氣平緩地說:抱著菜,坐到揹簍裡面來吧,我馱著你。
(ノ⊙ω⊙)ノ嚯!!做小孩子真好,竟然能有這樣的待遇。秋秋立馬喜笑顏開,接過白菜,跑過來站到了揹簍裡面。這揹簍很結實,底盤很大,秋秋屈膝坐進去,腦袋剛好能露出揹簍。雲華看著眼前的丸子頭憨態可掬的樣子,心下沒了剛剛的煩惱,他蹲下來,把兩條胳膊伸進揹簍的兩條揹帶中,緩緩站起身來,邊走邊說道:你小時候,我就每天早上揹著你來田地裡看看,再把你揹回去,每次剛到家你就醒了,路上很少哭鬧。
秋秋感覺那畫面很是溫馨,難為雲華這樣的耐心,如父如母般將小秋秋養大。她抱著菜一面聽著,一面在一顛一晃中,漸漸進入了夢鄉。
從集市回到家之後,秋秋自告奮勇要為馱了她一路的雲華做午飯,雲華把手裡拎著的羊肉遞給秋秋:“你要留神,小心燙著,我去河邊打點水,去去就回。若是不會做,也不要勉強,等我回來做也是一樣。”秋秋心裡暗笑:誰還沒做過飯呢。嘴上說著:先生,你快去快回,咱們中午喝白菜羊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