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章 “算計”兀良哈三衛
清波凡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蹇義這隻老狐狸,又把目光傳遞到徐欽身上。
徐欽感覺芒刺在背。
孃的,小爺後面沒人可退,無法傳遞下去。
“啟奏陛下,微臣以為寧王留在京師確非長久之計,有高皇帝的《明皇祖訓》在先,藩王留京超過一月,朝野上下就會有非議。”
“加之寧王妃張氏去世近一年,民間習俗應以入土為安,否則,朝野上下同樣會有非議。”
“微臣以為儘快確定一個新的封地,翻年之後就讓寧王歸藩為妥。”
朱棣不耐煩地打斷道:
“你說的倒是輕巧,朕就是為藩地發愁的麼。”
徐欽深諳朱棣是個急性子,他抱拳躬身道:
“稟陛下,這次咱們不讓他天馬行空地海選,而是由朝廷直接推出四個封地,讓他四選一。”
“哪四個?”朱棣和蹇義幾乎是異口同聲。
“微臣推薦建寧府,洪都府,荊州府,還有東昌府,讓他小範圍的四選一。”
徐欽的策略就是赤裸裸亮底牌,別再假惺惺裝了。
得罪一次與得罪一輩子,實際就只是狠一次心,動一次手。
說得再直白些,就是找個地方把寧王給圈禁起來。
朱棣和蹇義聽罷都點頭稱是。
這四塊地方都很合適。
“朕以為可行,寧王封地之事就這麼定了。”
朱棣拍板定案。
“具體事宜由天官代朕找寧王談,四選一讓他確定之後,馬上定出具體的遷徙事務,出藩時日等,這些統統交由吏部辦理。”
“臣遵旨。”蹇義拱手道。
安排完寧王之後,朱棣舒了口氣,眨了眨眼睛道:
“剩下的大事,只剩下兀良哈三衛的安置問題。”
“大寧都司的營州三衛全都撤了,衙門也撤,但對他們如何監管?”
“派誰去可讓桀驁不馴的兀良哈,聽從咱大明朝安排,保證今後不出事?”
蹇義和徐欽聽罷,都是面面相覷,誰也不敢吱聲。
這誰敢保證今後不出紕漏?
瞭解明史的人都知道:
大明洪武年間設立的大寧都司,是在長城喜峰口以外的塞外草原,屬於漠南地區。
那片草原特別肥沃,地域寬廣。
它離通遼不遠,屏障北平,連線遼東。
這是對抗北元殘餘勢力韃靼和瓦剌的最前線。
當初,明太祖朱元璋把文武雙全的朱權,安排在這裡,讓其鎮守塞外。
想到此朱棣長嘆一聲道:
“當年太祖高皇帝設立大寧都司,並沒有計劃向大寧遷居關內百姓,也沒有搞屯田,所有北疆一帶的給養,都是從南方調運。”
“當時漕運本就不通暢,後來又是海運,又是鹽通商,費盡了心思,才勉強維持北疆的消耗。”
“如今天下剛剛經歷四年內戰,民生凋敝,國庫空虛,實在是沒有辦法再維持。”
“可大寧都司是當年中山王和朕等,千辛萬苦才打下來的疆土,如今棄之,朕很不甘心啊!”
朱棣講的是大實話。
從目前看來,歷史上裁撤大寧都司,並且後來全部劃給兀良哈,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但朱棣畢竟還是犯了錯。
把大寧這片草原交與兀良哈部落,企圖讓其對大明感恩戴德,為大明守衛北疆。
痴心妄想。
兀良哈人非但不感恩,還認為這是理所應當,因為他們為朱棣打下江山而流血犧牲。
這就是應得的酬勞。
幾年之後他們就背叛了大明朝。
為此,朱棣一生五次御駕親征北疆,從漠南打到漠北。
不光是朱棣,還有他的子孫後代也如此。
“啟奏陛下,剛剛臣與少詹事就裁撤大寧都司,安撫兀良哈三衛等諸事,交換了各自看法。”
“少詹事似乎有具體良策,陛下不妨可聽聽他的想法。”
“哦?”
朱棣聞言一驚,半信半疑道:
“徐卿,你有啥主意但說無妨。”
徐欽鎮定片刻,理了理思路拱手道:
“陛下,微臣剛才已經諫言,
我大寧都司衙門不可全撤,原來的二萬營州衛和一萬多官吏以及家眷,可以撤回關內,在宣府一帶擴建衛所,成為屯兵。”
“大寧那片草原交給兀良哈三衛打理,讓他們各自的部族在那裡永久安居、放牧,作為當初承諾的賞賜。”
“但大寧都司的主權和管轄權,還屬於大明王朝。”
“……”
他把剛才講給蹇義的那一番理論,一股腦兒重複給了朱棣聽。
從中很有耐心地詳細講解。
朱棣聽得明白,也認為徐欽說得有理。
但他擔心的是兀良哈不會同意。
還有像丘福、朱能等靖難新貴,都傾向於把大寧都司全部交給兀良哈人。
就是漢王朱高煦也是這個想法。
經朱棣這麼一說,蹇義也是點頭稱是。
當初皇帝當面是這麼承諾的,所有人都是這麼理解,‘送’就是賜予。
古代,誰管你什麼所有權,永久居住權云云。
徐欽心裡明白,要跟這些古人講這些,他們以為你是在玩文字遊戲,到時口服心不服,也很糟糕。
朱棣主要是怕失信于靖難新貴,從而失信於天下人。
尤其是兀良哈三衛。
對於他們,朱棣至今還抱有幻想。
徐欽深諳此理,但不可能把數年之後的結果,說給朱棣聽。
這叫未卜先知?
要是妖僧姚廣孝說出口的,也許朱棣能信。
可是徐欽則斷然不可以。
最聰慧也是凡人,又不是半仙。
說多了,有蠱惑人心之嫌。
“兀良哈三衛想著讓自己來統治,那我們就讓他們自己選出頭領來試一試?”
“塞外草原上的遊牧人,從來都是不團結,內耗嚴重,各部落之間各自為政,誰也不服氣誰。”
“讓他們三個衛指揮使中自己推舉一位,只怕爭吵數年都定不下來,還會加劇內鬥。”
“最終,他們還會選擇由朝廷派出一位都指揮使前去協調,我們的意圖就能逐一實現。”
“陛下看是不是這個道理?”
朱棣聽聞眉頭微動,沉寂片刻突然大笑,朗聲道:
“挑起事端,分化瓦解,彼此牽制,既不用養著大批兵馬,但還是保留大寧要塞的主動權,為今後出兵討伐大漠,留有餘地。”
“這個謀略不錯,夠狠辣。”
難得朱棣如此誇讚,實屬幫他解決了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