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百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監察御史盧博濤,范陽盧氏中人,與長孫衝關係莫逆,經常彈劾擁武派官員,是世家派系的一柄利刃。

御史臺是擁武派官員的陣地,平日擁武派就費盡心思,想找盧博濤把柄收拾他,卻一直抓不到。

如今盧博濤竟敢缺席朔望朝,崔義玄自然不會放過他,當即請旨拿他。

李治卻暗暗奇怪。

根據武媚孃的彙報,昨夜長孫無忌把門下官員都召集過去,顯然對今天的朝會志在必得。

怎會突然留下破綻?

無論如何,眼下也只有先把盧博濤召入朝堂,問個清楚了。

他當即准奏,十二名金吾衛在一名郎將帶領下,離開了朝堂,前往盧府拿人。

群臣當然不可能等著一個盧博濤,朝會繼續進行。

一名穿著團花紫袍的高瘦官員出列,舉著笏板,朗聲道:“臣韓璦有事啟奏!”

李治看了他一眼,腦中湧現出關於此人的記憶。

韓璦的官職是侍中,門下省一把手,屬於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一黨,和另一名宰相來濟一起,堅決反對廢王立武。

按理來說,這樣一個人應該和褚遂良一樣,被貶出朝堂。

然而武皇后上位後,唐高宗不僅沒有處罰二人,反而對他們多加讚賞。

武皇后甚至上表,請求李治嘉獎二人,顯得很是大度。

主要原因是世家大族在朝堂根基深厚,若強行把他們逐出朝堂,很可能讓他們聯合一起,狗急跳牆。

另外,因為前朝制度,官員大多出自世族之門,就算用鐵腕手段清洗世族,也沒有足夠人才替代。

皇帝要想治理天下,就必須依靠官員,沒了官員,皇帝一個人如何治理?

所以要想對付世族,科舉是重中之重,只有從天下寒門之中廣錄官員,才能打破世族對官員集團的壟斷。

這種事急不得,只有慢慢增加科舉取士的數量,逐漸削弱世族實力。

故而唐高宗和武媚娘只能徐圖緩進,好言安撫二人,同時也是安撫關隴集團,以防他們鋌而走險。

李治腦中飛速運轉著,朝韓璦微笑道:“韓卿有何事要奏?”

韓璦朗聲道:“臣聞潭州都督褚遂良在潭州登陶公山,遊石頭寺,目睹寺宇宏偉,在石碑之上,寫下‘大唐興寺’四個大字,由此可見褚公心懷國家。臣懇請陛下下旨,召褚公回京,官復原職!”

李治心中一動。

對於褚遂良這種名人,他是有過深入研究的,對他已經有了一個固定印象。

總體來說,褚遂良的優點是公忠體國、嚴謹端正,缺點是氣量狹小、睚眥必報,屬於優缺點都很明顯的人。

然而他又繼承了唐高宗的記憶,腦中又多了一份唐高宗對褚遂良的印象。

這份印象十分強烈,因為唐高宗非常厭惡褚遂良。

這不僅是因為褚遂良反對廢王立武,還因他為人刻板,不懂變通。

唐高宗剛登基時,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兩人都是顧命大臣,朝政詔書,基本由兩人一合計,就拍板決定了。

唐高宗只需像只小雞一樣,點腦袋就行。

長孫無忌畢竟是唐高宗舅舅,兩人多了一層親情關係,而且長孫無忌情商高,會說話,不會特別讓唐高宗難堪。

褚遂良就不同了,他說話直來直往,從不考慮唐高宗面子。

而且他總喜歡將太宗皇帝掛在嘴邊,經常說若是太宗皇帝在時,會怎樣怎樣云云……

唐高宗外柔內剛,外軟內狠,被褚遂良總當小孩一樣訓斥,心中早已憋足了怒火。

他對褚遂良十分痛恨,卻顧忌著長孫無忌等關隴貴族的勢力,才沒有發作,暗中隱忍著,直到廢王立武時才爆發。

這兩份印象在李治腦海中形成鮮明的對比。

他現在並非唐高宗,對褚遂良並無太深的厭惡情緒。

不過多了這些記憶,就像看了一場電影,對褚遂良觀感多多少少還是降了一些。

無論觀感如何,他現在都不會召回褚遂良,否則世家貴族再次坐大,自己這個皇帝又將不能自主。

他正琢磨著怎麼拒絕韓璦的上奏時,有人搶先開口了。

“微臣倒是聽說,褚遂良被貶到潭州後,作了幾首詩,頗有對朝廷怨憤之意,如此不知悔改,怎能召回?”

說話之人面帶微笑,是中書侍郎李義府。

李義府這個人很有意思,廢王立武前,他其實根本不敢得罪長孫無忌、褚遂良集團。

當時滿朝文武,也只有許敬宗、李勣等老臣,勉強敢出面支援唐高宗廢王立武。

不過李義府這個人也很圓滑。

他雖不明確支援,卻跟許敬宗的女婿王德儉走的很近。

結果就因此事,長孫無忌便施展鐵腕手段,想將他貶出長安。

李義府自然惱怒了,在王德儉的勸說下,連夜找上唐高宗,表明自己支援廢王立武。

當時李義府雖還只是個五品中書舍人,但這個職位很重要,負責起草制誥,中書省一切政令運轉,他都一清二楚。

有這麼一個人在中書省,官員們就很糊弄皇帝了。

所以李義府來投,唐高宗非常歡喜。

他扣下貶李義府出長安的誥書,保住了他的官職。

後來廢王立武的誥書,便是李義府親手寫下,可謂功勞極大。

而且從唐高宗記憶來看,李義府出身寒門,憑著勤學苦讀,得到李大亮賞識,把他舉薦給李世民。

若非腦海中存在著後世記憶,李治一定會把李義府當成一個大大的忠臣。

韓璦聽完後,怒聲道:“一派胡言,褚公新作,不過觸景生情,偏偏爾等小人借題發揮,強扣罪名,不怕世人恥笑嗎?”

李義府轉頭看向于志寧,微笑道:“於相,您是帝師,也是詩詞大家,褚公詩詞之中是否有怨意,您以為如何?”

這招叫禍水東引,于志寧咳了兩聲,沒有吭聲。

他原本是關隴集團的三號人物,當初形成關隴集團的八柱國之中,就有於家。

嚴格來說,只論出身,于志寧比長孫無忌還要根正苗紅,更別提褚遂良這個山東貴族了。

不過於志寧才幹不行,沒有被太宗任命為輔政大臣。

所以在世家派系中,他只能排到第三位,被褚遂良這個山東貴族壓過一頭。

褚遂良不會做人,連皇帝面子都不給,更不會給於志寧留面子,經常把他當狗一樣訓斥。

于志寧心中早懷怨憤,等到廢王立武時,他見褚遂良奮勇出擊,自己便選擇置身事外。

他本以為褚遂良被貶後,長孫無忌會更加依賴他,拉攏他,讓他做二把手。

誰知,長孫無忌對他臨陣投敵的行為深惡痛絕,根本不容他解釋,直接將他踢出了世族派系。

後來許敬宗去拉攏他時,他又嚴詞拒絕,結果現在兩面不是人,在朝中的處境極為尷尬。

韓璦斜了于志寧一眼,冷冷道:“於公老了,頭腦不靈便了,哪能分辨出來?再說,僅憑一首詩詞就扣人罪名,天下哪有此理?”

李義府朗聲道:“在下何時說過,因詩給褚遂良定罪了?褚遂良的罪名是狂悖乖張,直言犯上,大不敬之罪。那些詩說明,他遭貶後不思悔改,心懷怨懟,故而不宜召回,請陛下聖裁!”

李義府這幾句話邏輯清晰,條理分明,韓璦的話頭被截住,一時說不出話來。

許敬宗忽然出列,沙啞著聲音道:“李侍郎所言極是,老臣以為,不僅不應召回褚遂良,且應下旨責罰!”

此言一出,頓時惹怒了世家派系,好幾名官員同時出列,痛斥許敬宗公報私仇。

許敬宗年紀雖老,卻能通古博今,口才極佳。

他先將褚遂良過往劣行一一說出,再旁徵博引,將歷朝中原本忠心體國、後墮落腐化的官員,拿出來和他比較。

世家派系官員也嘗試著引用各朝人物典故,加以反駁。

然而,許敬宗曾監修國史,又協助魏徵修過隋書,在史籍這一塊,世家派系官員加起來,也辯不過他一人。

李治望著侃侃而談的許敬宗,發現他現在的名聲竟然也不錯,心中升起一種奇妙的感覺。

因為宋朝歐陽修等人編著的新唐書中,列有一個唐朝奸臣榜。

許敬宗被評為大唐第一奸臣。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這好像不是虐文劇本

這好像不是虐文劇本

巡禮
這好像不是虐文劇本
歷史 完結 1萬字
強搶縣令千金,我佔山為王

強搶縣令千金,我佔山為王

樂活活
“寨主!” “別叫我寨主!” 沈東臉色難看,他想破腦袋都想不明白。 自己怎麼就穿越成了一個土匪頭子? 前世的他不說道德模範,最起碼也是個遵紀守法的良民,現在扭過頭來,讓他腦袋揣褲腰,幹殺人放火的買賣? 可等他親眼看到戰火連綿,餓殍遍野。 看到朝廷尸位素餐,目之所及民不聊生的時候,他還是看不下去了。 這皇帝既然當不好,那不如換他來當!
歷史 連載 1萬字
我那迷人愛嬌氣的轉世老祖

我那迷人愛嬌氣的轉世老祖

清春是金色鎖鏈
傳聞闕清月,乃玄門老祖投胎轉世。 也確實如此,自小她就生得根骨俱清,別人花容月貌,她有天人之姿。 有幸見過的人,無不目瞪口呆。 但祖宗難養,三災九難,一個不少。族人決定將她送至七海之地消閒靜攝,頤養天和,直至十七歲方可迴歸。 轉瞬七年過去,千里路途,妖魔環伺,迴歸之行甚為兇險。 太悟闕門以重金,請動大聶名揚天下的十大鎮守使之一,千人斬東方青楓全程護送。 只是這位將軍有些過分年輕。一身玄色勁裝,身段
歷史 完結 8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