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錯金匕首
酒釀番茄番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風勢見小後,雨又陸陸續續下了大半宿。
當夜,大當戶將主帳讓給了哀嫩,劉敬與老聶窩在緊鄰的另一座小些的帳中。
劉敬琢磨著匈奴向燕國賣馬的事情,耳邊傳來老聶如雷的鼾聲,轉輾反側足足一夜。
第二天清晨,只聽得帳外出奇的安靜,想是風雨已歇,他忙走出去檢視物資和馬匹。
“多虧陳圂想得周到。”
他逐車檢查,一面用力將苫布掀開一個角,伸手進去摸摸究竟,一面在心裡感謝雁門郡守陳圂。
在苫布嚴密包裹下的金銀器皿與糧食綢緞,幾乎絲毫不曾受損受潮。他看罷物資,又去視察馬匹與駱駝。
大風過後的黎明,天空呈現出透亮清澈的灰藍色,氣溫卻陡降,劉敬只在戶外溜達了一會兒,已凍得手腳發麻。
好在牲口們安然無恙。
它們雖然滿身都是斑斑點點乾涸的泥水汙漬,但沒有受傷,且個個吃得肚子圓滾滾,精神很好,一見他來,紛紛噴鼻踏蹄,十分親熱。
定是大當戶吩咐了牧民,在風雨過後幫我們補餵了夜草,真是周到。
他如此想著,又伸手翻了翻食槽中堆得滿滿當當的、開滿紫色小碎花的綠色草料。
為了去隴西更戍,他從齊地到了洛陽,後來受皇帝之命出塞,又從洛陽走到了燕趙之地,卻未見過這樣的小葉細莖植物。
聽老聶說,這等不起眼的小草,叫做苜蓿草,在草原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堪稱牧草之王。
劉敬對馬政一竅不通,就連騎馬也是為了出使匈奴才現學現賣的,但心細如髮的他,最善觀察與總結。
眼見著一路上每日趕路行走近百里,且拉馱重物,車隊中的馬與駱駝頓頓只吃草原上野生的苜蓿草,卻越走越壯,頸粗腰圓,腿腳有力,絲毫不見疲態。
看來,這苜蓿草,與中原人家傳統用來餵馬的粟、菽、麥等谷豆類作物不同,不用搭配其它飼料,便能讓馬匹吃飽吃好。
更重要的是,馬的食量巨大,若以粟麥谷豆為主食,一匹馬的食量足以趕上一戶五口之家,簡直是在與百姓爭奪日常口糧。
如此養馬,財政負擔巨大,黎民百姓又如何不怨聲載道。
“嗯,燕趙之地的北部,以及隴西各郡的氣候,與草原相差並不甚多,若要養好馬,定要將苜蓿引入中原。”
既然這草野生野長便能漫山遍野,可見種植、養護亦頗為容易,多半賴於氣候。
劉敬想著,翻出隨身攜帶的一塊小竹簡,又摸出了腰間日常掛著的一把帶鞘銅書刀,在上面仔細刻下了兩個小字——
苜蓿。
寫罷,他收好刀簡,從不同的車中,輕車熟路地摸出了一些物品。
***
出發前,他曾親自監督著裝車,沿途又無數遍檢查,因此每樣東西放在何處,都記得清晰無比。
此刻,劉敬依次取出了兩盞一對的銅雁足短燈、兩襲三色錦深衣,想了想,又掏出了一面刻有草葉紋飾的圓銅鏡。
銅燈與深衣,自是贈給老當戶夫婦的,他見當戶夫人用著漢制銅釜,顯然對漢物並不排斥。
而她年紀雖長,依然戴著大耳環與琳琅飾物,愛美之心不減,這銅鏡雕花精緻,鏡面明亮,光鑑照人,當戶夫人自會喜愛。
“差不多了,咱們只是借宿一晚而已。
給多了,大當戶也不敢收。”
不知何時,老聶也起身了,在他背後伸伸懶腰說道。
“這鏡子背面還刻著字,行嗎?”
劉敬把銅鏡遞給老聶。
只見銅鏡背面的花紋之間,工工整整刻有八字銘文,寫著“如日之光,長樂未央”。
老聶一笑,
“正合適,匈奴人和漢人一樣,都信仰老天,還信日啊月啊什麼的。”
匈奴人的信仰多且雜,崇拜自然也崇拜鬼神,並信仰相伴而生的巫術。
對於自然崇拜來說,“上天”是他們崇拜的核心,他們的單于,也常常自稱“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單于”。
如日之光,寓意美好,恰符合他們的信仰,縱是漢文,總歸還有老聶從旁翻譯。
既然燕王的人已提前與匈奴接洽多時了,那麼劉敬的當務之急,就是利用朝廷所帶的豐厚物資,以及與大閼氏間還未搭上的那層關係,儘量從中阻撓。
他深諳談判之術,自然不會奢望匈奴人即刻與漢廷如敦親睦鄰般和睦相處。
但凡能勸得他們保持中立,在朝廷與諸侯國的戰爭中兩不相幫,便算是得償所願了。
如此考慮著,他不禁想到了主帳中的左賢王七皇子哀嫩,思忖片刻,又摸摸索索地掏出了一把錯金鐵匕首,展示給老聶看。
***
漢代匕首常與長劍並用,它短小易藏,使用靈活,既可作為防身護衛的器具,又可以作為佩飾隨身攜帶。
這匕首長約一尺半,扁平匕身,尖峰兩刃,寒光森森,一看就是由上好熟鐵精心淬火鍛造而成。
更罕有的是,匕首的刀脊凸起,脊的兩側用金片嵌出層層疊疊的花紋,一面為火焰紋,一面為捲雲紋。
刀身黑黃呼應,金光閃爍,握在手上,像持著一柄熊熊燃燒的火把。
劉敬記得,這匕首,也是秦朝的舊物,從宮庫中被皇后翻了出來。
秦之奢華,無人能敵,就算燕趙兩國也同時向匈奴饋贈,論物資之豐厚,肯定還是漢廷佔優勢。
匈奴人雖也有銅礦、鐵礦與冶煉技術,但眼前錯金匕首上所凸顯的高階工藝,足以使草原工匠們望而興嘆。
聶叄用一隻手上下掂著匕首,意有所指,
“哀嫩、太子因著大閼氏呼衍族的關係,與漢人接觸比較多,頭腦也靈活。
用你們文縐縐的話來說,就是開化,絕非蠻夷。
他們明白中原之大,能人很多,也有兵馬,遠不是那些破破爛爛的邊郡可比的。”
此時的劉敬,也想到了臨行前,皇后對他語重心長的囑咐,
“這些金貴什物,確實比尋常兩國間的贈禮重了不少。
一來是向匈奴示好,表示咱們議和的誠意,二來,也是展示一下實力。
中土地大物博,雖暫時不擅長騎射,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咱們有自己的長處,也不是任由他們予取予求的弱國羔羊。
只要匈奴上下明白了這一點,你的事情便會好辦些。”
劉敬忽又想起一事,直愣愣地看著老聶,
“萬一,我是說萬一啊,能和冒頓達成什麼盟約,可匈奴人沒文字,怎麼立約啊?”